每日经济新闻

    闫冰竹:十八年打造全球百强银行

    2014-10-28 00:53

    编 者 按

    在众多中小银行中,北京银行是一面旗帜。在众多银行“掌门人”中,闫冰竹是一个标杆。

    说北京银行是一面旗帜,不仅是因为她成长快、业绩好,更因为她探索了中小银行的发展模式。说闫冰竹是一个标杆,不仅是他拥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创新的实干精神、卓越的管理才能、精湛的专业能力,更因为他心无旁骛地耕耘于金融沃土30余年,特别是在组建和领导北京银行发展中彰显出独特的人格魅力,成为见证和推动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标志性人物。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长短相形,音声相合,前后相随。”这是《道德经》中的经典语句,阐释了辩证统一的乾坤大道。北京银行18年发展历程同样蕴含着相似道理,折射出掌门人闫冰竹的人生智慧、处世哲学。

    艰苦创业中铸就辉煌业绩

    北京银行是在北京市原90家城市信用社基础上挂牌成立的。成立初期,原中关村城市信用社就爆发高达229亿元的严重违法账外经营案件,造成实际损失67亿元。巨额的历史遗留不良资产,将当时资产仅200多亿元的北京银行推向生死存亡的边缘。

    闫冰竹带领北京银行经过长达十年不懈努力,在没有政府注资和资产剥离的情况下,完全依靠自身积累创造的税后利润,彻底化解近百亿元历史包袱,用坚强的意志开辟了北京银行的春天。

    据北京银行人士向笔者坦言,正是对风险刻骨铭心的体会,锻造了闫冰竹平衡稳健经营与变革创新的智慧和定力。他带领北京银行与战略投资者ING集团展开全方位合作,推进风险量化管理,开发内部评级模式,开展专项压力测试,不断提高识别、控制、化解风险的能力,培育风险管理文化,推动北京银行资产质量达到同业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闫冰竹笃信:“扭转乾坤的新局面、豁然开朗的新气象,始终孕育在审时度势、变革创新的勇气之中。”在他的带领下,北京银行实现了三次战略转型:第一次转型是从成立之初分散独立的信用社向集约高效的商业银行转型,实现体制整合和平稳过渡;第二次转型是进入新世纪从传统商业银行向上市银行“华丽转身”,形成中小银行创新发展的经典模式;目前,正在进行第三次转型,是从传统经营模式向可持续、均衡、协调发展转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金融企业。

    短短十几年,北京银行各项业绩裂变增长、经营领域全面扩展、业务触角延伸至国际领域。目前总资产达到1.5万亿,是成立之初的70多倍,年度人均创利达到130多万元,打造了人均效益和资产质量的“双优银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品牌价值排行榜中,北京银行品牌价值突破200亿元,一级资本排名跃居全球千家大银行第99位,十年间跃升400多位。与此同时,闫冰竹多次受到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赞誉,赢得多位国家元首、世界知名企业和顶级金融机构的认可和尊重。

    积极探索市场化改革道路

    作为一家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应运而生的新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北京银行18年改革发展是中国金融业在党的光辉旗帜下不断探索市场化改革道路的一个精彩缩影。北京银行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北京市委战略部署,积极建设工作到位的行党委,始终在战略上把关定向,在组织上保驾护航,有力地促进了北京银行科学决策、合理监督、协调管理。

    闫冰竹说:“北京银行在多次面临发展困境、进行重大抉择时,都得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甚至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支持,这为北京银行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动力,指引着我们不断走向未来。”从话语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对党的绝对忠诚和深深感恩。

    2003年,时任北京市市长的王岐山为北京银行提出“更名、引资、改制、上市”的殷切希望和明确指示,指明“市场化、股权结构多元化、区域化、资本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闫冰竹带领北京银行开创了中小银行跨越发展的经典模式。2004年,更名“北京银行”,随后入驻金融街核心区的现代化办公大厦。2005年,引入荷兰ING集团和国际金融公司作为境外投资者,与ING实现从引资、引智、引制、引技的全方位融合,被荷兰首相誉为“中荷乃至中欧金融合作的典范”。2006年以来,相继在全国十大中心城市设立分行,构建起300多家分支机构。2007年,登陆沪市A股市场,刷新境内IPO多项历史纪录,提升了资本实力和发展潜力。

    北京银行一年一个台阶的飞跃,可以说是探索中小银行创新发展模式的经典案例。面对这样的成长奇迹,闫冰竹微微一笑说:“这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

    深耕小微金融奠定“企业底蕴”

    如何打破企业发展的 “周期律”,是闫冰竹长期思索和探寻的核心命题。他深知比业务转型更深刻的,是发展理念的转变、体制机制的变革。闫冰竹带领北京银行不仅创造了成长的奇迹,更探索形成了国际先进的公司治理、领先同业的风险管理,持续推进组织架构变革和业务流程再造,塑造和凝聚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奠定了“企业底蕴”。

    闫冰竹认为:“大行底蕴是一种精神、一种品格、一种气质,这种气质由一家银行在成立之初就开始注入、积累并传承。不管岁月流逝、人员更迭,这家银行的精神永在。”正是经受苦难辉煌的艰辛探索,成就了北京银行的企业底蕴。

    闫冰竹在带领北京银行深耕企业底蕴的同时,也在用心细作小微金融。成立之初,闫冰竹带领的经营班子就确立了 “服务地方,服务中小,服务百姓”的鲜明市场定位。18年来,北京银行专注小微企业,与近10万家小微企业风雨同行,相伴成长,北京每4家中小企业就有1家是北京银行客户;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排名第一;在北京市“文化金融”排名第一,为服务实体经济做出了不懈努力。

    目前,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依然是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闫冰竹带领北京银行今年出台六项举措降低融资成本:在信贷增量方面,小微贷款全年增量突破500亿元,从全部贷款额度中切分不低于50%的专项额度;在机构建设方面,加强专营机构建设,推动事业部制升级,推广“信贷工厂”模式;在产品创新方面,创新推出“循环贷”;在减费让利方面,为小微企业融资“减负”;在品牌建设方面,发挥科技、文化、绿色、“三农”、惠民、消费金融品牌优势;在服务优化方面,贯彻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不断提升小微金融服务技术水平。多方并举的“给力”举措,将有效解决小微企业难题,彰显出深厚的“企业底蕴”。

    拥抱国际化锻造百年老店

    闫冰竹曾经深情地说,“一个人较之于社会不过是沧海一粟。只有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与所从事的事业水乳交融,才能创造出永恒的青春、无悔的青春。”

    北京银行18年发展,也是闫冰竹实现金融报国之志、探索国际梦想之旅的真实映照。他在为中小银行发展鼓与呼的同时,积极探索中国金融企业走出国门、融入世界的路径,为大国崛起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心量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胸怀金融报国梦想的闫冰竹,在用心创造金融传奇的同时,赢得各级领导的认可和社会大众的尊重。2008年,闫冰竹成为一名光荣的全国政协委员,并于2013年开始担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他勤勉履职尽责,七年来向大会提交69项提案,其中中小企业和中小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始终占到提案数量半数以上,被媒体形象地称为“两小委员”。他还两次作政协大会发言,一次是 《关于支持中小银行发展的几点建议》,另一次是《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对完善我国金融体系、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他还两次在总理参加的联组讨论会上发言,受到总理积极肯定和精彩点评。

    人因为梦想而伟大,企业因为梦想而兴旺。闫冰竹心中始终怀有一种渴望、一种激情,那就是打造像花旗、汇丰那样的百年老店,成为一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金融企业。这是闫冰竹的梦想,也是北京银行人共同的梦想。如今,北京银行已经与荷兰ING集团、国际金融公司、西班牙桑坦德银行、加拿大丰业银行、法国巴黎保险集团等建立起深入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在香港、荷兰阿姆斯特丹设立代表处,与遍布世界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家银行建立起代理行关系。闫冰竹为我们描述了未来战略目标:在国内外的综合实力和战略地位继续提升;各项经营指标继续保持国内国际领先水平;市场覆盖率、影响力,以及公众美誉度、忠诚度再创质的飞跃。 (文/戎女)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交通部同意两区域分工方案 长江经济带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下一篇

    今日微评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