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实习记者 黄小聪
对被激励对象而言,低价限制性股票激励充满诱惑,因为这类激励意味着拿到股票后就有高额的账面浮盈,积极参与激励计划是绝大多数激励对象的共同选择。
不过,鸿达兴业(002002,收盘价11.20元)10月21日公告完成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的首次授予登记工作,公告中显示,有4位激励对象选择放弃全部限制性股票,3名激励对象放弃部分限制性股票。值得注意的是,鸿达兴业的限制性股票授予价仅相当于最新股价的36%。
7人共放弃48.4万股限制性股票
10月21日,鸿达兴业公告完成了限制性股票的首次授予登记,限制性股票59名激励对象中实际认购55人,股票期权实际授予57人。陈步飞、刘选红、王兴华、陈辉4人放弃认购全部限制性股票;薛大锐、马辉、周虎占放弃认购部分限制性股票;陈步飞、刘选红、王兴华放弃公司授予的股票期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几位激励对象都来自于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人员,其中陈辉放弃了限制性股票但却没有放弃股票期权,而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远低于股票期权的行权价。以此前公告的授予数量与实际认购数量相比较,上述7名激励对象共放弃48.4万股限制性股票以及21万股股票期权。以最新股价11.20元和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4.09元计算,仅限制性股票这一块,他们相当于放弃了约350万元的账面浮盈。
资金问题或是主因
虽然在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中,经常有碰到因为离职等原因而放弃股权激励的情况,但在未离职的情况下,为何上述7位激励对象主动放弃唾手可得的高额账面浮盈?对于选择放弃限制性股票,反而选择行权价格高的股票期权,市场分析人士也表示很少见。
"虽然(授予)价格很低,但是有一个锁定期,在这期间是不能抛售的。有可能这几个人判断到抛售的时候,那时的股价不见得比现在的买入价有多大的差价。当然,个人原因也很有可能,有些可能是的确是拿不出这个钱来。另外还得看股权激励具体方案里面有没什么安排,比如离职的话,有没有规定违约责任,不排除有离职的安排或者一些职业规划,拿到了不能马上兑现"上海杰赛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智斌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上述情况咨询了上市公司,鸿达兴业证代表示,"可能钱凑不齐,有个人原因,我也不便说,限制性股票放弃是很正常,陈辉期权是没放弃的,限制性(股票)现在就一次性掏钱,期权是明年掏钱,而且是分三次掏钱,期权先达到才能买,限制性股票先买,达不到有可能要回购,掏的钱多少也不一样。他们放弃的时候都签了书面的东西,说是因个人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