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3月,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防水材料研发、制造、销售及施工服务于一体的中国防水行业龙头企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防水行业唯一的上市公司(002271,SZ),拥有业内唯一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防水领军企业业绩高速增长
东方雨虹一直是中国领先的建筑防水系统供应商,公司坚持“开发高品质产品、面向中高端市场”的发展战略,将各种雨虹专项防水系统成功应用于包括房屋建筑、高速公路、城市道桥、地铁及城市轨道、高速铁路、机场、水利设施等众多领域,从承揽人民大会堂、首都机场等国家重点项目的防水工程入手,抢占高端目标市场,经过近10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中国建筑防水材料行业中最具竞争力和成长性的龙头企业,
近年来,公司业绩稳定增长,2013年营收实现39.02亿元,同比增长31%,实现净利润3.64亿元,同比增长93%,每股收益1.04元。8月22日公司披露的2014年半年度报告显示,2014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23.61亿元,同比上升44.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24亿元,同比上升130.41%,实现每股收益0.62元。
竞争优势突显产品供不应求
◎品牌优势
公司成立以来承担了大量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更新改造项目的防水工程项目。公司是国内建筑防水行业唯一一家上市公司。目前“雨虹”品牌已经成为中国建筑防水材料行业公认的第一品牌,并为广大消费者所熟悉和认可。“雨虹”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是我国建筑防水材料行业第一个 “中国驰名商标”。
◎技术优势
公司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防水技术研究所2009年11月获批成为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是国内防水行业第一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防水技术研究所研发力量和科研能力均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多层次的市场营销网络优势
公司建立了直销模式与渠道模式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市场营销渠道网络。公司对重点区域、重点客户、重点项目、重点战略采取直销方式进行产品销售。公司与国内知名品牌房地产开发商通过直销模式增强了信任,在建筑防水材料的供应方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渠道销售分为零售渠道和工程渠道,公司已经签约多家经销商,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
◎成本优势
公司主要生产线系从国外引进,生产设备在亚太地区属于最先进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公司产品的生产规模和产能利用率也处于行业较高水平,这使得公司的主要产品与竞争对手相比形成了较大的规模优势。
◎产品品种齐全优势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防水卷材、防水涂料、非织造布等种类,共有150余细分品种,800多种规格/型号的产品,基本覆盖了国内新型建筑防水材料的多数重要品种,是国内建筑防水材料行业生产新型建筑防水材料品种最齐全的企业。
◎产能布局优势
公司目前建成达产七大生产基地,在建四大生产基地,布局范围扩展至华北、华东、东北、中南、华南、西南等地区。公司产能分布广泛合理,并且目前正持续优化,在满足客户多元化产品的需求和全国性的供货要求方面具备了其他竞争对手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
未来业绩驱动因素将持续发力
就短期而言,东方雨虹能够通过大型战略客户的持续开拓,存量大型客户的业务挖潜,保持直销业务的持续增长。其次,随着公司生产线的不断投产及产能释放,产能紧张局面得到缓解,驱动销售渠道潜力进一步发挥,带来渠道销售的爆发式增长。盈利能力方面,一是目前公司正处于规模效益逐渐释放的轨道中,随着原材料大规模集中批量采购有效控制成本、全国布局生产基地带来产品运输等销售成本的下降、规模化生产节约管理成本和费用,规模效益将得到进一步发挥,推动盈利能力快速上涨。二是公司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多数为传统化工产品,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下游工业对于化工产品需求未出现明显改善信号,沥青、聚醚等产品的价格仍将保持低位运行的态势,公司可保持良好的利润空间。
东方雨虹的中长期业绩驱动因素:一是渠道网络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公司将利用现有完备的销售渠道网络,在防水材料基础上扩充相关产品的系统化营销,进一步发挥渠道网络功能,保持建筑防水及其他相关业务的稳步扩张;二是公司准备在新型特种砂浆领域充分发挥公司的产能布局和销售渠道资源优势,实现在特种砂浆领域的业务快速发展,打造多元化新型建材集团。三是公司业务已经拓展至市场空间巨大的国内建筑保温领域,且具有技术研发优势、产品系统优势、专业分包优势和客户资源优势,已经具备成为行业龙头公司的所有必要条件。保温材料业务和特种砂浆业务的开拓能够使公司拥有建筑保温、防水、装饰方面一系列完整的产品线,从一个建筑防水材料行业龙头企业升级成为建筑及家装领域的一揽子服务供应商,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市场份额及影响力。
当下,防水行业盈利模式正出现变革,东方雨虹作为核心受益者开启新一轮成长周期,且未来5年处于渠道爆发的利润增速超过收入增速的“收获期”。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