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物价上涨预期尚在 货币政策仍要慎重

    每日经济新闻 2014-10-17 01:00

    似乎隐现通缩影子,然而目前市场流动性并不缺乏,没有降息降准放水货币的基础。

    每经编辑 余丰慧    

    ◎余丰慧

    10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上涨1.6%,今年第二次落入“1”区间,创下56个月以来新低。与一年期存款利率3%相比,正利率为1.4%;与年初通胀目标3.5%相比,低于1.9个百分点。

    从同比来看,CPI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了0.4个百分点,影响9月CPI走势的主要因素是:一方面,由于去年同月环比上涨较多,抬高了今年的对比基数,致使今年9月的翘尾因素比上月减少了0.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9月新涨价因素虽有所增加,但仅为1.3个百分点,低于近5年的平均水平。从分类来看,部分消费品和服务价格仍上涨较多,如鲜果价格上涨16.7%,蛋价上涨12.9%,鸡肉价格上涨10.4%,家庭服务价格上涨9.0%,停车费上涨5.1%,学前教育价格上涨5.7%,高等教育价格上涨3.7%。需要注意的是,对物价影响较大的猪肉价格下降2.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09个百分点。

    9月份CPI同比上涨1.6%不仅低于市场预期,而且低于美欧发达国家2%的一般通胀控制目标。

    在PPI方面,PPI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1.8%。从发布的分行业出厂价格环比数据来看,在30个主要工业行业中,7个行业产品价格上涨,5个行业持平,18个行业下降。本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和同比降幅有所扩大,主要原因是原油、成品油、钢材价格降幅加深。同时,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对工业品价格形成的压力也有所加大。从中可以看出,PPI降幅扩大、负增长持续较久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国际大宗商品的原油价格和国内的成品油、钢材价格降幅较大。有利方面是降低了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了商品出厂价格,也影响到整体物价的回归,使得企业和消费者都受益。

    CPI和PPI双双走低,是否预示着中国通缩来临呢?

    从经济增速明显放缓,CPI回落至56个月新低,PPI连续31个月负增长,制造业领域面临的通缩压力加大等经济现象看,似乎隐现通缩影子,也需要货币政策有更大作为,一个焦点是全面降息降准。但必须看清楚,目前这种经济低迷表象是否由流动性不足造成的?目前来看,市场流动性并不缺乏,上海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一直维持平稳略降趋势,说明市场总体流动性充足,去年的资金紧张的现象已经不见踪影,没有降息降准放水货币的基础。

    不可否认,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融资难、融资贵情况,但必须清醒认识到,其原因不是市场缺乏流动性,而是在流动性充裕情况下,资金资本不往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流去。目前是如何采取宏观经济政策让资金顺畅流向实体经济的问题,而不是放水货币信贷总量的问题。

    同时,还必须看到物价回落是不稳定的,助长物价走高的因素随时都可能发生,比如:冬季的季节性因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受地缘政治因素瞬间就会“变脸”,加之今年秋作物歉收已经给粮食价格走高埋下了隐患等。

    因此,绝不能因为9月物价指数回落至1.6%而对通胀掉以轻心。物价仍不稳定,上涨预期尚在,货币政策工具使用仍要慎重。目前的关键在于分析清楚降准降息后释放的流动性是否能够被实体经济吸收吸纳,如果难以吸纳和消化,必将溢出冲击楼市,推高物价。

    当然,财政政策应该发挥主要作用。

    在两种情况下,反周期的财政政策特别有效:一是经济衰退时临时减税。临时减税最初针对中低收入家庭。原因是这类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几乎没有可用于困难时期的超额储备。相关统计表明,这些措施在短期内有效地增加了总需求,同时也可避免长期财政赤字。二是中央银行没有降低短期利率空间的时候。从中国目前情况看,应该尽快从营改增的结构性减税,转变到面对中等收入人群以下,以及实体企业的全面性降税,重点是降低间接税。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沪港通启动在即证监会发文强调监管细节

    下一篇

    朱邦凌:互联网金融瓶颈在于信用环境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