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目标价格改革仍存疑虑,但业内普遍共识的是,实行目标价格改革引导农产品价格和市场接轨,有利于降低下游产业原料成本,对于下游的企业将形成积极利好。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黄志伟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黄志伟 发自北京
继棉花之后,大豆也于近日启动目标价格改革。
昨日(10月13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生意社农产品分析师李冰处了解到,大豆的目标价格为每斤2.4元,目前商品豆的价格大概为每斤2.2元。实行目标价格后,每亩的纯收益将增加100元。实行目标价格政策后,能有效提高种植大豆的收益,调动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和提高大豆种植面积有帮助,但最终结果要看农民到底能拿到多少收益。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教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实行目标价格改革有利于降低下游产业价格。但是,目标价格如何确定、操作中如何保证补贴落到农民,都是政策面临的考验。
玉米种植收益高于大豆
此前,为保护农民利益,国家采取临时收储的政策,但由此造成了农产品价格高企,给下游企业带来较大压力。今年初,国家执行目标价格改革的试点,新疆的棉花、东北和内蒙古的大豆成为目标价格改革试点。今年5月,发改委、农业部、财政部公布今年大豆目标价格为4800元/吨
据李冰介绍,大豆目标价改于今年10月8日启动,今年10月至明年3月是价格报送期,采价期结束后,如果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中央财政按照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价和国家统计局统计的产量,核定对每个试点省(区)的补贴总额,并将补贴额一次性拨付到试点地区。然后试点省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补贴办法,负责将中央拨付的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种植者手中。
李冰表示,目前黑龙江大豆的价格为每斤2.2元,农户每亩收益能到300多元,按照目标价格计算,农户每亩的收益能达到400元到500元,种植玉米每亩的收益600元到700元,虽然种植大豆收益仍低于玉米,但对于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和增加种植面积仍有一定积极作用。
郑风田表示,目标价格政策是国际上通用的保证自给率的手段,但是国内对目标价格到底应该定多少存在争议。以日本和韩国为例,为了保证稻米的自给率,两国本国的稻米的价格是国际价格的数倍,中国目前稻米价格也比国际价格高30%,如果按照国际价格制定目标价格很难保证农户的收益。
此外,郑风田还表示,现在很多农户将土地承包出去,收购时大多是农户转手给经销商,执行中补贴如何落到种植户手里也是操作一大难题。
虽然目标价格改革仍存疑虑,但业内普遍共识的是,实行目标价格改革引导农产品价格和市场接轨,有利于降低下游产业原料成本,对于下游的企业将形成积极利好。
中储粮、中储棉或受影响不大
公开消息显示,除了棉花和大豆外,玉米有望成为下一个实行目标价格制度的品种,政府部门正酝酿全面取消临时收储政策。
这意味着,自2005年开始运行近十年临时收储政策面临终结,此前在收储政策中起到主力作用是中储粮、中储棉是否面临变化?
郑风田表示,中储粮此前采取是低价收购选择高价时机抛储,而且粮食储存还有存储费,两家公司虽然都是政策性公司,但仍获益颇多。而现在粮食价格和市场接轨后,将接受市场考验。不过,中储粮和中储棉的定位应在储备功能上,不应再强调盈利目标。
艾格农业分析师马文峰认为,棉花目标制度改革并不彻底。此前,由于中储棉有棉花进口配额,虽然收储时价格颇高,但是通过价格调节,将低价进口棉高价出售,盈利颇多。目前实行了目标价格政策后,为了防止棉花为了要补贴多次出手,指定了仓储库,同时收购时也指定了收购企业,其中包括很多中储棉下面的仓库和收购企业,仓储收费和棉花收购都会成为新的盈利点,预计受到影响不大。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