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金融市场非常巨大,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大风险,比银行高出很多,对于P2P网贷行业来说,民间次级市场究竟是馅饼还是陷阱?9月27日,在2014年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发展论坛上,P2P业内几位大佬针对这一论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合力贷CEO刘丰:放贷都会放,把钱收回来才是本事
是馅饼还是陷阱,要看我们现在的状况。目前在中国,经营性实体大约有4000多万家,有贷款的企业有900多万家,真正从银行贷款的为300多万家,中国所有银行服务的企业只有百分之几,借款方处于非常饥渴的状态。反过来看投资领域,现在老百姓能投资的是什么?首先是股票,但在股市上真正赚到钱的并不多,其他还有如信托等产品,但信托起步的资金是多少?所以,对于投资人来说,这个不能做,那个也够不着,最后把大家的钱都引到了银行。而银行一年期的定期利率又是3.25%。
因此,对于我们来说,这个市场机会很大。现在有了P2P平台,平台对老百姓称,我们的服务很好,用户体验很好,你要提现,节假日可以提,周末也可以提,晚上也可以提,而且是秒到。
然而,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一定是风险控制,虽然它有若干个表现形态,比如余额宝,是纯粹的销售渠道,不需要考虑风险,更多考虑系统、技术、互联网。但是搞信贷的也考虑这些东西行吗?肯定不行。对于我们来说,如果不评估风险,风险迟早都会爆发的,放贷都会放,把钱收回来才是本事。所以,像这样一种用户体验超好、能秒到资金,需要怎么办到?只能把钱从卡转到卡,只能把投资人的钱收集到这个卡里,那么,这就成为了资金池。这样的平台,对于投资人而言,绝对是陷阱,对经营者也是陷阱。总之,民间金融,对有准备的人而言是馅饼,对没有准备的人是陷阱。
香港步步联贷创始合伙人张郑芬:需求是没有量级的,呼唤监管控制
我对于馅饼和陷阱的理解,主要是基于在香港市场的实践。民间借贷在香港,基本上第一笔贷款是在银行做的,就像买房子,收益完全超过银行利息。在这样的情况下,风险还是非常可控的,因为有一部分的利率可以覆盖你的坏账。当然最后覆盖风险的是风险控制手段,之前还是可以避免的,尽量降低风险。
在香港,我确实体会到了好的征信记录带来的帮助,我们做风控时,只需要做成本控制,查询信息需要付费,我们可以向借款人收取费用,或者在与合作伙伴、放债人合作的过程中进行中进行成本控制。但是,因为是互联网的信贷,当然希望可以把成本降低到比传统的放债机构更有优势,这样才有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把民间次贷变成一个标准化的产品,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因为这是一个还没有被开发的市场,放债这块,差不多民间有1000多家机构,但是在投资者方面,其实香港的利率非常低,更不用说活期利率,投资途径会广泛一些,有各种各样的股票、外汇衍生产品等,但大部分白领,包括银行家、医生、律师,他们的时间非常有限,不管是投资外汇产品还是股票产品,想要获得好的投资收益和产品,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因此,大部分人会对固定收益产品感兴趣,我们就是帮助这类投资者,把有抵押的、风险可控的产品做成标准化产品,这些产品听起来好像风险很高,但是我的理解是,它还是一个工具。
馅饼还是陷阱的问题,最关键在于几个方面:一是风险是否可控,我把钱借给了谁。二是从发行到投资人购买的过程中,链条是不是过长了,投资人是否可以鉴别。三是监管环境。
对于投资人来说,监管是非常必要的一件事情,因为每一个机构,从发行一个产品,到最后卖给投资人的过程中都有不同的利益点,如果每个环节都根据自己的利益点做的话,这个市场会无限庞大。就像2008年的金融危机。仔细观察,我们发现,需求是没有量级的规模,但是,所谓的各种保险公司、金融机构全部参与的结果就是我们的市场呈几何倍数的增长,而这个增长是不理性的,这时其实是呼唤监管控制的。因为对于普通的投资者而言,他的能力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