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记者获悉,监管层日前向部分证券公司下发了“关于填写《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调查问卷的通知”,要求各家券商分别站在监管者、证券行业及公司自身角度对现行分类评价体系的修改和完善提出建议。
业内人士预计,本次评价指标的调整将向鼓励证券行业创新及个体券商差异化发展的方向倾斜,同时期望监管层能正本清源,让分类标准还原本色,回归真正的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评价体系。
鼓励创新及差异化经营
据某券商资深人士称,公司的建议是在创新业务方面予以更多的政策鼓励,尤其是在奖惩上应有体现。
“加大鼓励券商创新和特色化经营的指标,赋予中小券商更大的生存空间。大型券商可以做到大而全,而80%的中小券商应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证券分类监管也需做适当的引导。”某小券商高管称。
据悉,此次问卷调查共分为六大部分,包括整体评价和建议、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类别划分、组织实施及结果应用。与现行的《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的章节相互呼应。而根据现行规定,证券公司分类体系是以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能力为基础,结合公司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合规状况进行分类评价。由此可见,风控能力的强弱在券商分类评判中起着关键性的决定因素。
申银万国分析师蒋健蓉分析师说,《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的修改业界早有预期,监管层下发调查问卷摸底行业意见恰逢其时。
据悉,过去部分证券公司存在挪用客户保证金 、账外经营等违规行为,因而在本世纪初集中爆发了一次行业性危机,监管层不得不重拳出手,对行业实施长达三年的综合治理,各项严苛的风险管理指标应运而生,及时扼住证券公司的风险敞口。
通知也显示,当前证券行业外部环境正逐步发生巨大变化,行业业务产品创新不断涌现,经营模式不断更新,这些都对证券行业的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蒋健蓉分析,三年综合治理圆满完成,证券行业的风险控制能力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善,并且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此时再用那些指标来规范证券公司发展已不合时宜。
以净资本与净资产的比例不得低于40%为例。这一指标是为了应对当时行业普遍存在流动性风险而特设的,但在国际上却极为少见,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流动性覆盖率。
还原评价体系的本色
指标适度删减也是行业共同的期望。蒋健蓉认为,删减一些太过具体的、细节性指标,用核心指标取而代之是国际惯例:经济资本、风险计量、风险治理结构、风险控制流程、风险偏好、风险限额等与风险有关的指标才能更好地衡量一家券商的风控水平。
无独有偶。实务出身的证券公司高管也认为,应该适当删减评价指标。某中小型证券公司的总裁对上证报记者表示,那些与风险控制没有关系的指标,比如收入排名、成本管理能力、创新结果推广等,不应纳入测评体系。
“某一项创新业务,某大券商做到行业第一,而我们公司没有这项资格。你说,就这项业务而言,谁的风险更大呢,是这家大券商,还是这个小券商呢?小公司都没有这个业务牌照,理论上来说,它在这项业务上的风险就是0啊,所以大券商的风险肯定是要高于这家小券商啊。收入居首位,只能说业务能力业界第一,跟其风控水平关系不大。”上述券商总裁说,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券商将合规替代了公司资深的风险管理,他们习惯了依赖监管层来帮他们做风险管理,并呈现风险管理能力的缺失。
这样的观点也得到南方某中型券商高管的认可。“监管层应尽可能采用净资本等真正与风险管理能力有关的评价指标,这样才能真正将大中小型券商放在同一条起点上去竞跑。”
事实上,一些先知先觉的证券公司已经嗅到了新一轮政策修改的气息。以华泰证券为例,公司目前已经将合规与风控分开,形成两个独立的团队并各自负责相关业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