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康师傅再次声明称产品安全“预防性下架”遭恶意中伤将追究法律责任

    2014-09-19 00:49

    自9月14日首次发布产品“潜在风险”与“大陆产品”安全的公告之后,随着舆论的发酵,处在风口浪尖中的康师傅不得不多次发表声明来确认产品的安全性。

    昨日(9月18日)康师傅罕见在其官方网站发表第三次声明,再次确认在中国大陆制造及销售之所有方便面,并不涉及向台湾进口该等原料或产成品,且全部生产过程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标准,在保证食品安全卫生的要求下,不存在隐患。

    此外,康师傅的公告中暗指,此次风波同时被“个别人员及组织”利用,并被“别有居心的竞品”昧于事实假借名义持续在网络散布谣言,意图造成消费者恐慌。声明同时表示,康师傅将追究法律责任。

    产品属于预防性下架/

    9月14日,康师傅首次发表声明称,怀疑使用问题油料的产品为“精炖葱烧排骨汤面”,该产品系由台湾味全使用康师傅商标在台湾岛内生产和销售,未进入大陆市场。

    而此次声明虽然是台湾味全公司的一次预防性行为,但是很快在市场上发酵为负面报道。而在康师傅的最新声明中,康师傅首先就是再次向消费者确认产品的安全性。

    “中国大陆制造及销售之所有方便面,并不涉及向台湾进口该等原料或产成品,且全部生产过程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标准,在保证食品安全卫生的要求下,不存在隐患。”康师傅表示。

    并且,康师傅方面向媒体强调,疑似受波及的 “精炖葱烧排骨汤面”由台湾味全公司生产,系上游供应商的原料来自强冠公司,该产品及生产所使用的馊水油均未进入大陆市场。

    “此次事件波及企业达上千家,康师傅是第一个主动对事件予以披露公告的;该产品目前已作出预防性下架,系味全公司主动行为,是否确实被‘馊水油’影响尚无定论。”康师傅方面表示。

    而根据康师傅介绍,9月12日康师傅接到台湾味全的通报,称可能有一款产品被波及。味全发现,是产品供应商的上级供应商牵涉其中,之后味全主动向主管机关通报,并做出了预防性下架处理。而康师傅之所以作出相关通报也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

    而对于此次牵扯其中的“精炖葱烧排骨汤面”,该产品是由康师傅授权的台湾味全公司生产的,仅在台湾地区销售。

    “台湾产品在包装等方面都与大陆产品不同,只能在台湾销售,没有进入大陆市场。台湾味全所使用的油也没有进到大陆来。方便面作为廉价商品,制造原料都从大陆取材。所以,只要是大陆生产的产品,消费者不用担心。”康师傅方面表示。

    供应商味全免受处罚/

    而从这款方便面的 “源头”来看,根据台湾味全公司声明称:经查,本公司产品 “精炖葱烧排骨汤面”,酱包里的“猪肉抽出物”供应商为“俐豪”公司,“俐豪”的上游供应商为“晨为”公司,“晨为”的原料“精制猪油”即来自涉及馊水油事件的强冠公司。

    很显然,台湾味全是受到上游的供应商牵连,而康师傅是因为台湾味全进行产品预防性下架而对外发布公告。而实际上,在食品行业,由一家供应商出现问题引发下游品牌商荣誉受损并不在少数。这也是为什么强冠公司一家供应商出现问题,影响到了台湾上千家企业,并涉及多个地区。

    由于康师傅和台湾味全同为顶新集团旗下子公司,即使两家公司独立运营,但因为品牌授权的原因,给了人钻空子的机会,直接在报道中将台湾味全置换为康师傅。

    康师傅方面表示,康师傅公司本身在中国台湾地区没有工厂,在台湾销售的“康师傅”品牌方便面均由味全以“商标授权”的形式生产。

    而根据台湾地区媒体的最新报道,9月17日,台湾地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称目前未发现有问题产品流通市场情况,而味全因第一时间主动通报,目前不在裁罚范围之内。据了解,台湾各地卫生部门针对14家企业开罚款8072万元(台币)。而对于部分没有主动通报的企业给予一定惩罚,其中对强冠企业开罚5000万元。

    将追究法律责任/

    虽然康师傅通过发布公告希望将台湾涉事产品和大陆康师傅明确区别开来。但是,涉及的产品采用康师傅的品牌商标,在随后的报道中多家媒体采用了“康师傅承认使用的馊水油做原料”的标题以及“公安部”微博涉及的相关内容。

    笔者注意到,之后,“公安部”的相关微博已经被删除。康师傅在声明中称,“在有关单位及时介入后,‘公安部’官方微博现已发布我司声明,并移除不实文章,以免继续遭到误读。愿借此机会感谢有关单位的协助。”

    而随着舆论的发酵,自认被“恶意中伤”的康师傅 “坐不住了”。公司在官方网站罕见多次发表声明,在确认大陆产品安全的同时,并直指“个别人员及组织”涉入抹黑行为。

    此外笔者注意到,康师傅公司最近已经向部分媒体发去律师函,称“个别恶意媒体未经合理查证,不但恶意曲解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关于产品未曾使用任何台湾猪油油品及无安全隐患的自愿公告,并且假借权威单位的名义散布谣言,严重侵害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的权益”。

    而在昨天的公告中,康师傅则再次重提2012年被指称捐资购买钓鱼岛以及日资控股的谣言,可以推测侵权行为所涉及的相关人员及单位与前次的抹黑行为有关,幕后黑手似乎呼之欲出。

    《《《

    台湾地区问题油事件时间图谱

    9月4日

    台湾卫生部门发现问题油源头强冠公司

    9月4日

    台北市卫生部门接获顶新集团味全公司主动通报

    9月4日~9月5日

    上千家企业被卷入其中

    9月6日

    国家质检总局发文表示,经检验检疫机构初步核查,大陆没有“全统香猪油”进口

    9月9日~9月11日

    上海、厦门、浙江等地区已经发现并下架大量问题产品

    9月11日

    台湾陆委会调查显示下游品牌商有产品输往大陆

    9月14日

    康师傅官网及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提示潜在风险并确认大陆产品安全

    9月14日~15日

    康师傅事件在媒体迅速发酵

    9月15日

    康师傅官方网站发布严正声明,称将维护法律权益

    9月16日

    康师傅发律师函

    9月18日

    康师傅第三次发表声明,确认产品安全性

    《《《

    康师傅声明暗指被蓄意诋毁称行业竞争应基于消费者利益

    昨日,康师傅再次在其官方网站发表声明,除了再次宣称自己大陆相关产品的安全性,也隐约指出康师傅认为此次被“误伤”是被“个别人员及组织”有预谋的恶意诋毁。

    在声明中,康师傅直指,“别有居心的竞品买通不良分子与媒体,仍昧于事实假借名义持续在网络散布谣言,意图造成消费者恐慌,此等恶劣行径,我司已搜集证据向主管单位举报。”

    在康师傅看来,其被“恶意诋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个别人员及组织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等方式污蔑康师傅公司为日资控股,参与购买“钓鱼岛”等事件;意图操纵舆论,假借名义发布不实新闻;对公司发布的自愿公告内容,进行恶意篡改,断章取义制造所谓“康师傅承认使用馊水油作原料”之谣言误导消费者,从中获取不当利益。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此次事件不排除存在恶意竞争,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从整个方便面市场的增长来看,目前行业增长相对比较缓慢。根据此前康师傅发布的财报,AC尼尔森数据显示,2013年,方便面市场销售额较2012年同期仅成长2.6%,销售量则较2012年同期衰退1.3%。2014年上半年方便面市场销售额衰退1.9%,销售量较去年同期衰退5.9%。

    博盖咨询董事总经理高剑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行业发展遇到困局总体增长缓慢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行业相对饱和,蛋糕盘子相对固定,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发生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恶意竞争或者“口水战”的情况。

    以前不久两家瓶装水企业间的“口水战”为例,双方最近的战场发生在其中一家企业的主阵地华南市场。高剑锋认为,随着饮料巨头都参与到瓶装水行业竞争中来,已进入到“零和竞争”阶段,双方不得不到对方市场参与竞争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相对来讲,食品行业出现竞争对手相互攻击的情况更为普遍,但是有时候也会引发消费者总体对行业的不信任,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高剑锋表示,但是对于目前增长较快的行业,这种现象就不太容易出现。

    而从市场份额来看,根据康师傅今年上半年的财报,公司的方便面市场份额占大陆市场首位。AC尼尔森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康师傅”方便面销售量与销售额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7.04%和57.1%,同比分别上升3.2个百分点及1.5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目前康师傅在方便面市场占到一半左右的份额,其他方便面厂商分割剩余的份额。

    “行业竞争也应该基于为消费者创造利益为出发点,而不是言行不一,伙同不良分子为消费者带来无谓的恐慌,或对食品安全产生疑虑。”康师傅方面在声明中表示。

    《《《

    “预防性”下架或者召回为何总被伤?消费者应理性对待

    几天前,康师傅可能怎么也想不到,公司此次主动披露的潜在风险被无限放大,甚至成为引发公司大面积负面报道的源头。

    笔者发现,在目前国内对食品安全极其敏感的舆论环境下,通常企业的主动性下架或者召回,几乎都被转变成为负面报道,并影响品牌的美誉度,而这种现象在知名品牌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9月14日,康师傅发布公告称,此次怀疑使用问题油料的产品为 “精炖葱烧排骨汤面”,该产品系由台湾味全使用康师傅商标在台湾岛内生产和销售,未进入大陆市场。

    “此次事件波及企业达上千家,康师傅是第一个主动对事件予以披露公告的,来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康师傅方面对此表示,“并且该产品目前作出预防性下架,系味全公司主动行为,是否确实被‘馊水油’影响尚无定论。”

    而实际上,因主动性告知的行为而受到负面影响的企业并非康师傅一家。去年夏天的恒天然肉毒杆菌乌龙事件虽然最终被证明 “有惊无险”,但是还是让其下游品牌商达能和雅培等企业遭遇到重大的损失。

    对于预防性下架或者召回,中国消费者和国外的消费者有不同的反应。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尚没有确定绝对安全的情况下进行预防性召回和下架是相对普遍的行为,接受度也比较高。

    “但是我们国内消费者不适应这种说法,听到召回或者下架就很害怕,导致一有类似情况就会发生恐慌。”朱毅说。但是在汽车行业基本已经相对接受了召回,只是在较为敏感的食品安全领域事件更为严重。

    而目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在康师傅身上,这也让康师傅着实委屈,在尚没有足够证据证明产品有问题的情况下,公司主动预防性下架并对外披露,为何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之所以会出现类似的问题,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消费者和企业之间彼此不信任。

    朱毅认为,在此之前,企业对于本身存在的潜在风险并不会主动公开和召回,更多选择的方式是悄悄下架,以防发生大面积的恐慌,担心主动性的公开和召回等行为会影响企业的美誉度。

    对于消费者来讲,又存在对企业的不信任,听到“下架”、“召回”等字眼就本能地“色变”。朱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企业来讲,要将下架或者召回的产品处理方式透明化处理,告诉消费者这些产品最终哪里去了,以减少消费者对于产品重新回到市场的担忧。

    “不管怎样都应该鼓励消费者和企业都不应该用召回次数和频率来评价食品安全。”朱毅表示,消费者应该了解,在食品安全事件中,并没有“零风险”,只有接受了这个事实,消费者才能够更好地接受企业的预防性召回或者下架等“零容忍”预防性措施。

    并且,朱毅认为,“可能存在缺陷”不代表一定危及健康,而消费者不够理性的“完全拒绝”会让一些公司产生畏惧心理,以后出现质量问题时“能瞒则瞒”,从而造成更大的负面后果。

    总体来讲,社会应鼓励企业发出风险预警,形成预防性召回的氛围,需要促使企业自己有自尊心提高质量和售后的服务水平,并且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信赖度。

    “企业在这些方面和国际接轨,为消费者食品安全保驾护航。食品安全风险是一种常态,在这种措施下,企业提高行业门槛,而不敢主动坦承或者下架的坏企业就被抛弃。”朱毅认为,消费者也要适应和习惯于企业预防性下架或者召回,鼓励企业能够敢于召回或者下架。

    此外,为避免消费者产生恐慌情绪,相关部门和相关企业要及时根据风险状况进行分析和解读,让消费者心中有数。

    《《《

    康师傅事件传播路径

    1

    微信发起第一枪:某微信公众号

    2

    某财经网站发布相关报道

    3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发微博,后来微博被删除

    4

    门户网站进行转载,后来又改变了 新闻源

    5

    网路媒体疯狂转载,事件发酵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前8月新房成交均价同比降1.1% 开发商频繁应对“房闹”

    下一篇

    中金黄金总经理被带走调查 曾获孙兆学提名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