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国际唱片业协会中国区首席代表郭彪:数字音乐付费问题需立刻解决

    2014-09-16 01:14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江然 实习记者 丁舟洋发自成都    

    每经记者 江然 实习记者 丁舟洋发自成都

    互联网冲击下,中国唱片业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寒冬。

    “唱片产业是受冲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新技术引发的新盗版方式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应对措施始终滞后于技术发展,全球范围内盗版问题依然难解。”昨日 (9月15日),国际唱片业协会中国区首席代表郭彪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直言,“数字音乐付费是需要马上解决的问题,而这种商业模式的改变有赖于三方共同努力,权利人、网络与大众缺一不可。”

    网络盗版带来“毁灭性冲击”

    谈及上世纪90年代,中国唱片业的鼎盛与辉煌,郭彪的形容是“发唱片就赚钱,超不过100万都不好意思说。”但互联网出现以后,唱片业告别了黄金时代,“迎来了”网络盗版。

    “几乎所有的唱片都搬到网上去了,大部分却又未经授权。这样就产生了大家听音乐也不花钱,把音乐放到网络上挣钱也不花钱,唱片产业受到极大冲击。”如此一来,唱片的再循环投资能力就持续下降。

    对于中国唱片业严重缩水,在郭彪看来是 “毁灭性的”。“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中国唱片行业市场仅超过8000万美元。美国和日本均超过40亿美元。”他说,就连宽带渗透率超高的韩国,“如今CD还占七成。”

    据郭彪介绍,在网络盗版为主的当下,唱片业反击盗版分为“三步走”。首先,代表全球1400多家产品公司的国际唱片业协会定期在网络监控,一旦发现盗版将发送警告,令对方第一时间卸载。其次,是向国家版权局的“剑网行动”举报。数据显示,去年该协会投诉了438起,国家版权局处理的比例超过70%。最后一种方式则是诉讼,“通常这种都涉及大型网络公司,诉讼成本高但效果好。”

    数字音乐付费需立刻解决

    实际上,国际唱片业协会今年初发布的报告已经显示,中国音乐市场潜力如此巨大,却长期受盗版掣肘,且发展速度与市场规模不对应已是不争的事实。

    “这不光是盗版的问题,还包括新商业模式亟待建立。”郭彪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数字音乐付费是立刻要解决的问题。”9月18日,业内人士将专门在本次国际版权博览会上以“数字环境下的商业模式”为主题进行深入探讨,郭彪对此抱有极大的期待。

    “解决付费问题需要三方面共同努力,唱片公司、权利人,网络,以及大众:权利人要提要求,网络公司要去实施,大众则要去习惯这种模式。”郭彪告诉记者,“不解决的话,中国音乐市场上不去,最直接的害处是伤害中国原创音乐的积极性。”

    此前,郭彪曾表示数字付费需要一个过渡期,现在他却认为这件事已经成了当务之急。尽管市场广阔,但阻力依旧不小,“初步判断还需要1~2年时间才能实现。”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创新金融惠及千家万户——银行自助终端平台实现的理财梦

    下一篇

    25家虚拟运营商用户仅20万 工信部要求解决170号段验证问题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