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作者为财经专栏作家
◎班妮
最近,两家全球PE巨头KKR与凯雷在华投资项目引起了媒体广泛关注。8月27日,圣农发展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拟通过非公开发行方式向KKR发行2亿股份,发行价格为12.30元/股,锁定期3年。KKR将以不超过24.6亿元战略入股圣农发展,获得圣农发展18.0034%的股权。这是KKR第二次在A股市场以定向增发的方式入股上市公司。
就在圣农发展对外公告拟向KKR定向增长当天,有媒体报道称,“凯雷拟购买万科9个商业物业的股权,交易金额介于60亿至70亿元,或者达到了100亿元”。随后,万科公告了与凯雷签订的合作意向书主要内容:万科与凯雷拟成立资产平台公司,凯雷和万科分别持有80%和20%的股权,该公司拟收购万科所拥有的9个商业物业。
近几年来,这些国际私募巨头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他们在华投资的每一次曝光往往具有“巴菲特效应”,被市场解读为对被投资公司的利好。
上一次KKR参与A股上市公司定增是在2013年10月1日,青岛海尔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11.29元/股的价格,向KKR非公开发行约3亿股,募集资金约33.82亿元,锁定期3年。该次非公开发行于今年7月才宣告完成。到定向增发完成时,按青岛海尔的市价计算,KKR的账面浮盈已超过了10亿,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二级市场对KKR所投资股票的看好。
KKR在中国:战略性财务投资者/
KKR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国际PE巨头惯有的神秘与低调,其在中国的发展也延续了这一传统,很少主动在媒体上宣传自己投资的项目。根据国内媒体的报道,KKR在中国完成的第一单直接股权投资是2007年入股河南天瑞水泥有限公司。
当年KKR通过项目公司TitanCement分三次完成了对天瑞的投资,总额达1.15亿美元,占天瑞水泥43.2%的股份。入股同时KKR还为天瑞水泥安排了一笔相当于3.35亿美元的人民币和美元双币种银团融资。之后KKR即开始帮助天瑞水泥提高竞争力并进行一系列的资本运作,随后逐步退出。2011年末,天瑞水泥启动港股IPO发行,成功登陆香港市场。上市时KKR的投资公司在天瑞水泥的持股比例已降到16.66%,上市后KKR仍不断减持天瑞水泥股份,至2013年9月,KKR已将所持股份全部减持。
KKR在华的另一经典案例是2008年斥资1亿美金入股奶牛养殖企业现代牧业,同时计划帮助其提高牧场管理水平。当年9月即发生了“三聚氰胺”事件,奶源供应也引起了其他PE投资的兴趣。KKR在2009年时又追加了5000万美元的投资,当年通过AdvancedDairy共计持有现代牧业67.35%的股权。2010年现代牧业即在香港成功上市,IPO发行时KKR出售了一部分存量股,在现代牧业的股份比例下降到24.01%。2013年5月8日,蒙牛将KKR和另一PE公司鼎晖持有的现代牧业股份悉数购入,KKR完成了这一项目的全面退出。
虽然是财务投资者的身份,但与国内的许多PE“只投钱不投力”不同,KKR带来的不仅仅是资本,更是公司管理及资本运作方面的国际经验:不仅协助公司进一步扩大融资,也帮助公司完善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水平,引进国际人才,寻找国外客户。因此,虽然很多时候不是控股股东,但KKR仍会介入公司的运作管理,做战略性的财务投资者。从入股开始,KKR便为未来3至5年后的退出做好精心的布局,包括股权架构的设计,未来上市规划,协助引入其他战略投资者逐步地退出套现等。
“完成投资只是创造价值过程的开始。”KKR在华第一单直接股权投资完成时,团队相关人员如此表示。相比之下,部分国内PE在投后管理及退出路径方面明显重视程度不够。
延续之前在现代牧业养牛生意上的成功,KKR又继续投资了两家食品产业链的上游企业。今年6月初,猪肉价格继续下跌,生猪养殖户们日子难过。但KKR与其他几家PE巨头组成的财团却与中粮肉食投资有限公司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在华建设并管理大型现代化生猪养殖场及肉食品加工厂。两个月多后 (8月27日),KKR又以参与定向增发方式入股圣农发展,投资肉鸡养殖生意。
过去几十年间,国际PE巨头在全球屡获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准确地判断一个行业的周期,然后在行业低谷时以合理的价格进入一个行业,通过改善企业经营增加企业价值,然后在整个行业周期性复苏的时候成功退出。这对PE机构的宏观经济和行业研究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看过一篇KKR今年初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研究报告,开头引用毛泽东在1955年的论断“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即折射出其对在中国做生意的深刻理解。
与前几年相比,近两年KKR在中国投资的路数和路径又有了新的变化,开始通过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进行直接投资,案例即是去年的青岛海尔和今年的圣农发展。有媒体注意到,近期有多家外资PE亦通过定增的方式入股A股上市公司,因此称外资参与定增会成为趋势。
但比起国内PE参与A股定增,外资PE投资A股上市公司的程序繁琐许多。虽然目前外资PE入股非上市公司在政策上基本放开、程序简化,属于正常的外商投资,通常就是走个规定流程而已。但参与A股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话,须入股达到10%以上,按照《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的规定经过商务部审批,股份锁定3年,且审批的时间不能完全确定。KKR以定增方式入股青岛海尔,从非公开发行预案公告到定增完成,历时10个月左右。因此,程序上的复杂性决定了现阶段外资参与A股定增仍然不会大规模发生。
虽然不乏成功案例,但KKR投资失败的例子也不少,其早期最著名的“门口的野蛮人”一役,投资纳贝斯克的杠杆收购最终就是以亏损收场。纵然定增入股圣农发展媒体上一片叫好,但能否复制此前投资现代牧业的成功案例仍有待时间检验。
凯雷在中国:本土化特征鲜明/
有不少本土PE机构,可能是出于募资宣传的需要,在刚完成一单投资的时候即开始在媒体上接受采访,高调宣传,有些案例实际上过了几年被证明是一地鸡毛。
凯雷在中国的风格非常本土化,表现之一是他们会像本土的许多PE机构一样,在投资入股时就积极地在媒体上进行公关宣传。
早在1998年凯雷就进入了中国。目前其在亚太地区有9个办事处,其中4个设立在中国(北京、上海、香港、成都),足见凯雷对中国的重视。凯雷的网站有中文版,中文网站上还有“媒体中心”一栏发布其在中国投资项目的新闻。今年7月13日,凯雷宣布旗下的人民币基金北京凯雷投资中心在发改委完成备案,成为第一家在发改委备案的全球性股权投资企业。
2013年底的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凯雷在中国的投资金额为11亿美元,是自1998年进入中国以来投资额最高的一年。凯雷累计在中国投资了约80个项目,投资总额为52亿美元。
根据清科统计的年度中国股权投资排名榜单,历年来有不少外资PE都长年活跃在榜单上,如KKR、高盛集团直投部、霸菱亚洲、贝恩投资等,但凯雷在国内媒体上的曝光率无疑是最高的。
在媒体上表现高调的负面影响就是:一旦有失败的项目,也会格外令人印象深刻。凯雷收购徐工案就是这样的典型案例。
2003年春天,作为我国领先的重型机械集团之一的徐工集团启动整体改制工作,之后凯雷集团在国内外三十余家递交了“项目建议书”的企业和基金机构中脱颖而出。经过多轮沟通,2005年10月徐工集团与凯雷集团正式签署协议,凯雷出资3.75亿美元收购徐工85%的股权,接下来在媒体上引起轩然大波,被质疑“威胁国家安全”,最终被迫退出。
对此有位不具名的香港金融界人士称:“整个私人股权投资行业都从凯雷与徐工的交易中学到了教训——除非你99.9%地相信政府会批准,否则永远不要公开一笔交易。回想起来,凯雷当时真是天真之极。”
这次事件对凯雷和徐工的影响都非常大。有媒体称,徐工集团于今年8月再次开始酝酿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二季,但接受了上次的教训,这一次行事非常低调。
而凯雷则因为徐工事件从此调整了在华投资策略,为避免政治风险和被认为夺取行业控制权,多数采用收购少数股权的形式。此外其更侧重投资民企而不是国企。但凯雷的本土化路线并没有改变,除了继续在媒体上发声外,与各级政府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在行业投资策略上迎合中国政府的战略发展计划。
尽管失败案例不止一个,但整体而言,凯雷在中国的投资业绩非常辉煌。2005年对太平洋保险7.38亿美元的投资被业界估算套现盈利将高达50亿美元以上,被认为是外资PE在华最惊人的记录;2011年在港股市场投资海尔电器超过1.9亿美元,2014年初,根据港交所数据,凯雷于1月22日场内减持1亿股海尔电器,套现约22亿港元(总持股数2.4亿股),而海尔电器在香港市场4年多的时间累计上涨超过60倍。
凯雷在华投资的另一大亮点是:在房地产领域的投资表现积极。凯雷2013年报显示,其房地产投资部门全球的投资重点之一就是中国的仓储物流相关物业。2013年8月,凯雷联合美国房地产投资管理商TheTownsendGroup收购了上海宇培集团名下的5个物流仓库的部分股权,并将与宇培集团战略合作,新建12个物流仓库。
在商业地产投资方面,凯雷于2013年4月斥资2.667亿美元购买了位于上海黄浦区的中区广场办公大楼,同年5月又收购了苏州印象城和杭州古墩印象城49%股权。
此番在中国房地产行业又遭遇低谷的时候借机“抄底”万科商业地产,也是在情理之中。
境外媒体对万科与凯雷在商业地产方面合资运营的相关评价是:非常明显,万科想要变现它的部分商业地产,因为以国际标准来看,中国的商业地产租金回报率是非常低的。凯雷的介入,有助于万科把投入到商业地产上的部分资本金释放出来,从而降低其运营成本;未来相关的商业地产实现资产证券化或上市时,万科则可以享受到更多的资本升值。
(作者为财经专栏作家)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