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最终红岭此次事件会造成巨额损失,还是风波变机遇,关键还是看风控的实际结果。而对于网贷行业而言,值得警示的地方很多。
每经编辑 陈雄
文:泰格金融运营总监 陈雄
转载请注明出处
红岭创投“亿元坏账”无疑是上周网贷行业的焦点事件。实际上,一直以来外界对红岭转型大额项目的模式质疑不断,此次事件更是引来很多看空的声音。
目前,一些人是按照最坏的结果——本金几乎全部损失来判断和推论的事件结果。按照这个前提,红岭所受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首先,资金链面临极大考验。红岭目前有数千万元的风险准备金,而未来一两个月需要垫付的资金高达上亿元,资金存在一定缺口。现有30多亿元的贷款余额还需要尽快筹集一定数量的新的风险准备金,如果按照1%~2%的比例,会有3000万~ 6000万元的规模。其次,投资者信心被打击,估值受挫。短期内,红岭模式明显的短板就是资本金不足,抗风险能力偏弱。在风险出现的时候,如果其模式和团队能力被质疑,是否有机构愿意投资入股都是问题,更不要说估值高低了。
但是,“亿元坏账”最后的结果还不能确定。红岭创投关于广州纸业借款逾期的官方声明中有一段话:“目前红岭创投在担保人方面取得主动权,律师事务所代理担保人进行谈判,正在对某项目股权进行评估,担保人愿意以债转股形式处理红岭创投1亿元的债权,广州市政府部门也欢迎红岭创投到广州发展,帮助企业化解危机恢复正常经营”。
如此来看,红岭事件不排除实际结果好于预期的可能,这就要看红岭的风控做得怎么样了。
如果红岭此次能够转危为安,除了风控能力得到认可,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即股权结构更趋于合理化。
红岭众多小股东中,不少人都对大项目心存疑虑,此次事件可能会促使其中一部分人选择退出,而值得注意的是,红岭表示:为加强红岭创投抵抗风险能力,经过与多家投资机构协商,初步达成意向投资方案如下:
1、以合理价收购原有小股东股份并配股,可转债考虑其规范性将提前还款,本方案将最大
限度保障小股东和可转债持有者不受实际损失;
2、在第一条顺利完成的前提下,将红岭创投注册资本增资到5亿元;
3、本次增资计划总额将在8亿元以上,详细方案将在近期向股东公布并征集意见;
4、本次增资方案将尽快完成,十月份公布风险备付金计提账户,届时将由平安银行管理并定期公布。
可见,在大家对红岭未来的信心出现分歧时,红岭的股权结构或将得到优化:引入理念一致、实力强劲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回购态度摇摆信心不足的小股东的股份。
不过,最终红岭此次事件会造成巨额损失,还是风波变机遇,关键还是看风控的实际结果。而对于网贷行业而言,值得警示的地方很多。
实际上,做“钱”的生意不简单。我国银行业在本世纪初就处在“理论上破产”的境地,信托业先后经历了几次整顿,保险业到现在还在消化上世纪90年代高利率保单的恶果。相比而言,在没有门槛的环境下,网贷平台人才队伍更薄弱,内部机制不完善,资本实力不足,而且还缺乏外部监管,平台面临的风险比较大。
投资者选择平台最核心的因素就是风险的高低,而这取决于平台的风控实力。但遗憾的是,平台的风控数据基本都是不公开的,或者未经第三方核实的。经营不善的平台自然不敢公布风控数据,因为太难看;优质平台也不一定愿意公布不良率,因为民间借贷的不良率比银行高很多,且现在的投资者尚不成熟,一旦公布,可能会被认为风控实力太弱,进而给平台带来负面影响。另外,有些平台公布的不良率非常低,很可能是掺有水分或者故意选择较低的标准类划分不良资产。
这样一个鱼龙混杂的环境,投资者很难对一个平台的风控实力进行准确把握,因此,网贷平台风险评级就显得尤为重要,专业的评级可以将平台的基本数据,特别是风控数据进行校验,并综合比对,对投资者真实了解平台有很大帮助。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