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查道坤 徐皓发自江苏、上海
每经记者 查道坤 徐皓发自江苏、上海
华宸未来资管项目违约以来,除引起业界关注外,监管层已开始有所表态。8月29日,证监会宣布华宸未来、金元惠理和万家三家公募基金公司因其各自子公司存在合规性问题,分别被证监会处以暂停新业务3个月的处罚。暂停业务的范围包括母公司和子公司。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关于华宸未来资管项目违约的问题,涉事的5家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协商。
华宸未来等公司遭证监会处罚/
据了解,证监会组织相关证监局、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对6家证券公司、8家基金子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进行了专项现场检查。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介绍,检查发现部分公司存在委托不具有基金销售资格机构销售资产管理产品、在其管理的不同资产管理产品之间进行违规交易等问题,有些公司的分级资产管理产品还涉嫌利益输送、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这些行为违反了证券公司、基金子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相关法规,损害了投资者利益。
其中,万家共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金元百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华宸未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3家基金子公司存在委托不具有基金销售资格机构销售资产管理产品、进行有失公允的关联交易、重要信息未及时向投资人披露等违规行为,因此证监会采取责令整改、暂不受理公司业务备案的监管措施,同时暂停管理失责的母公司的业务申请,并对母子公司的相关责任人员采取了认定不适当人选、出示警示函等监管措施。
邓舸表示,证监会对这些违法行为分别作出处理:对分级资产管理产品涉嫌利益输送、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的,依法移送证监会稽查部门查处;对万家共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3家基金子公司采取责令整改、暂不受理公司业务备案的监管措施,同时对母公司采取了监管措施;对1家基金子公司及2家证券公司采取责令整改的监管措施。
同时,对上述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机构,基金业协会决定暂停受理3家基金子公司及其母公司的资产管理产品备案申请,对2家证券公司和3家基金子公司进行书面警示、要求产品备案前事先沟通,对4家证券公司进行谈话提醒。
对于华宸未来遭证监会处罚暂停3个月新业务审批,投资者张先生表示,这对于华宸未来资管项目违约的处置有一个很大促进的作用。
并不存在刚性兑付?/
在 《每日经济新闻》8月29日的报道中,投资者张先生对记者表示,湖南信托提出了10+2的解决方案,具体是由5家金融机构先支付利息,再利用10个月时间对项目抵押物进行变现,实现对投资者的兑付。如果10个月时间未完成,再利用两个月时间,由5家金融机构成立一个集合信托,来接盘华宸未来项目的单一信托,实现对投资者的兑付。
但记者最新了解到,并不存在这个解决方案,投资者对湖南信托相关负责人的说法理解有误,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并不存在对投资者刚性兑付的说法,“具体是由几家金融机构共同面对,进行会谈和协商之后,先支付投资者的利息,然后再利用一年时间,由五家金融机构一起共同去面对和协商,一起出力处置项目的债权和尽快推动项目重组。”
据记者了解,目前涉事的5家金融机构,已经正式进入会谈协商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在华宸未来项目违约之后,3亿元的资金流向和程序引起了投资者的高度关注。其中,作为项目资金托管银行的上海银行和监管银行浦发银行淮南支行也引发投资者质疑,投资者吕先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按照投资者所签订的合同,资金应该直接打给湖南信托,但作为托管银行上海银行却把资金打给了国元信托,这违反合同约定。同时,作为资金监管银行的浦发银行淮南支行,根据合同约定应分批次将资金打给淮南志高,用于园区的项目建设,但是浦发银行却一次性将资金打给淮南志高,而且打给了地产项目上,并未用于园区的建设,同样违反合同约定,所以这两家银行同样存在严重的失职。”
基金子公司连曝风险事件/
万家基金和金元惠理基金方面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证实,已收到证监会的“监管措施函”。目前,三家基金公司都未有新的公募产品申报,不过万家基金在9月将有一只新基金计划发行。万家基金表示,此次监管措施不会影响既定的产品发行计划。
事实上,近期基金子公司连续曝出风险事件。8月11日,除华宸未来资管计划涉事外,金元惠理子公司金元百利和万家基金子公司万家共赢也被曝发行的资管产品卷入一家地产私募基金和开发商借新还旧、滚动融资所做的“局”。
被同一人控制的两家地产基金“吾思基金”和“景泰基金”,先后与金元百利和万家共赢合作开发了资产管理计划。今年6月,万家共赢发现,资产计划的资金没有按照约定用途,而是划到了与金元百利一只资管产品相关联的账户,涉及资金5.9亿元,目前已被冻结。
目前,相关资管计划善后工作仍未结束。金元惠理基金方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今年7月份出现“挪用资管计划资金事件”之后,金元惠理和万家基金方面成立了联合尽职调研小组驻扎昆明,对资管计划涉及的棚改项目进行调研,并推动其他地产公司接盘,“已有几家有实力的地产公司对项目进行调研,各方还在算账,没有达成最终意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