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格局有变 反弹逻辑不改
本周沪深两市调整幅度有所加大,沪综指一度下破2200点。本轮反弹是否就此结束?场内流动性能否继续改善?“活水”能否驰援A股? 本周财经圆桌邀请南京证券研究所所长周旭、华泰长城期货分析师尹波和银泰证券研究所策略分析师陈建华三位嘉宾,共同展开讨论。
中国证券报:本周沪深两市调整幅度有所加大,这是否意味着强势格局将被打破?本轮反弹是否就此结束?
周旭:经济数据低于预期、新股密集发行等因素共同触发股指调整,目前来看,大盘的强势反弹格局可能已经被打破,后市将进入箱体震荡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反弹就此结束。
首先,在经济数据不佳的背景下,稳增长逻辑未改,定向降息范围有望扩大,加杠杆将延续,地产持续放松态势未改,经济下行空间有限;其次,近期改革不断推进,国企改革、户籍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都在强力推进,改革红利不断释放,有利于提高市场风险偏好;最后,沪港通开通在即,权重蓝筹股相对港股仍然有足够的安全边际,大盘下跌空间有限,有利于个股进一步活跃。
尹波:多项数据相互验证,经济阶段性复苏或已告一段落,前期支撑市场上行的经济阶段性复苏逻辑开始松动。预计9月中上旬将陆续公布的8月经济数据和房地产销售情况也不会乐观。在此背景下,市场的偏强格局正在悄然变化,大盘的系统性上涨主升浪或已结束。不过考虑到底线管理的政策支撑仍在,资金面也存在进一步定向宽松的空间,近期市场即使出现调整,预计空间也有限,投资者不宜太悲观。
陈建华 :本周以来沪深两市连续向下调整,不过我们认为对后市无须过于悲观,随着市场做空动能连续释放,短期资金面的冲击过去,大盘有望企稳并逐步向上拓展空间。
近期公布的宏观数据低于预期、新一轮打新分流场内资金使得沪深两市大盘持续走弱。但在管理层前期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出台的背景下,后期国内经济进一步显著回落的可能性不大;新股申购虽然对资金面造成扰动,但从银行间市场看各期限资金利率维持低位且保持稳定,显示当前国内市场并未出现明显的资金紧缩迹象。
增量资金入场可期
中国证券报:资金批量入场成为本轮市场反弹的重要推手,场内流动性能否继续改善?是否会有“活水”继续流入A股?
周旭:7月最后一周,资金进场迹象明显,单周客户结算资金余额增加1700多亿元,此后基本平稳有所回落。但从融资融券余额可以看到,市场的活跃度明显提升,8月份融资融券余额增加600多亿元,助推市场活力;从开户数上看,上周A股新开账户17.33万户,连续4周环比增长。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对应的低风险利率依然在5.5%-6%左右,依然是吸引储蓄资金的主要方向。能否进一步引导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并进一步盘活二级市场走势,成为场内流动性能否持续改善的关键因素。目前来看,管理层依然致力于引领社会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而房地产市场预期转变后,房地产市场的资金正在外溢,相对而言,A股的吸引力的确正在不断提升,不过,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未必会立竿见影,短期投资者更应该关注沪港通实施后给A股带来的资金面变化。
尹波:我们认为,场内流动性继续改善概率不大,但是显著恶化的空间也不大。根据证券市场交易结算资金监控系统数据,自6月以来,A股个人投资者的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显著上升,7月下旬一度达到8168亿元,创该项数据发布以来的最高水平,即使除去打新资金的扰动,也可以看到增量资金入场的明显迹象。这也与新开A股账户数、参与交易的账户数所透露出来的信息一致。
不过,近期香港金管局在前期连续向市场注资后近期动作出现放缓,6月至8月基金发行、沪深两市ETF申购并无明显异动,反映机构投资者相对谨慎。此外,由于券商创新业务的持续深入推进,借道融资融券路径驰援A股的“活水”还是值得期待的。实际上,两市融资规模从年初的3400多亿增长到目前的逾5000亿元,增幅可谓相当可观,未来进一步增长依然值得期待。
陈建华:外资方面,根据资金流向监测和研究机构EPFR公布的数据,当前新兴市场对资金的吸引力持续增强,而中国得益于整体向好的经济及改革推进也吸引了批量资金流入,内地及香港股市在过去的十一周连续呈现资金净流入趋势,且流入体量较大;内地方面,随着宏观调控进一步向稳增长倾斜,央行货币政策也做出相应调整。央行近日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200亿元,并引导农村金融机构降低涉农贷款率,再次透露出政策宽松信号。我们认为A股的流动性仍有望持续改善。从中长期角度看,我们认为“活水”继续流入A股将是大概率事件。管理层引导长期资金入市主要体现在制度建设方面,包括国内机构投资者的培育、QFII和RQFII额度的增加,沪港通的实施等均将成为A股增量资金的重要来源。
布局主题投资
中国证券报:从当前的市场节奏和配置重点来看,投资者应当重点配置哪些品种?
周旭:当前政策主要以定向调控为主,通过调结构来落实稳增长,但如果8月经济数据加速回落,不排除政策加码可能,降息仍是重要政策备选。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房地产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修复机会。在关注经济面的同时,建议着重关注改革进展,国企改革和金融改革都在迅速推进,财税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在破题。此外,在结构转型大背景下,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蔚然成风,这些都有利于提升市场风险偏好,相关的主题投资仍将活跃。此外,随着指数转入震荡,资产配置中可增加稳健性品种,如食品饮料、医药生物。
尹波:基于我们对市场主升浪已经结束的判断,低估值周期股反弹基本已告结束,而代表中国经济转型方向的小盘成长股估值压力依然存在。未来一段时间,主题投资将占据主导。行业板块配置方面,前期涨幅不错的周期性板块应获利了结,经历长时间调整的医药、消费电子、节能环保等个股值得重点关注。主题投资方面,可以从稳增长、国企改革、新能源和沪港通等方面积极挖掘,铁路基建、农田水利建设、核电等受益于稳增长政策推动,存在阶段性机会。此外,沪港通背景下AH溢价率高或者A股稀缺品种也值得重点关注。
陈建华:配置上建议从两个角度来把握。首先应重点关注各类主题投资机会。受制于实体经济疲软,大盘周期股的估值修复行情料将暂告一段,与此同时宽松的资金环境将为各类主题投资创造条件。建议紧跟政策线索,积极把握政策受益板块,重点关注国企改革、京津冀、土地改革、文化传媒、航天军工等板块活跃机会。
其次关注沪港通带来的投资机会。长期而言沪港通的实施对A股将产生积极而深远影响,其带来的投资机会值得长期把握。相较于AH溢价、稀缺品种等投资逻辑,我们认为沪港通带来的投资理念变化产生的机会更值得关注。具体而言,由于香港市场投资风格更重视价值而非成长,随着沪港通的实施及国际资金对A股配置比例的提升,我们认为内地市场上业绩增速稳定而估值偏低板块有望迎来估值提升,建议投资者关注水电火电、燃气、高速公路等板块内的优质个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