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王雅洁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王雅洁 发自北京
落点到实践操作,国资国企改革的可行路径在何方?
在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看来,未来可行的操作办法是可以把若干个公司“打捆”,同时产融结合提高功能,按照投资公司的架构再造企业。
“我来自企业,我希望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可操作、能赚钱。”宋志平在沙龙现场说。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宋志平此前对媒体表示,目前中国医药集团、中国建材集团正在研究员工持股计划,待国资委出台相关细则后,才能据此将方案上报国资委批准。
“打捆”破除投资运营瓶颈
“我们这几年搞资本运营很难,所以大部分要组合起来”。宋志平表示。
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推动进程中,落点到投资公司的角度,目前主要的操作主体主要是两类公司:一类是投资公司,另一类是资本运营公司。“我觉得很难分开,投资要运营,运营也要投资,而大部分肯定最后变成了投资公司”。
宋志平进一步解释,国资委的央企,集团总公司目前真正的职能就是投资,但是目前部分国企投资的产业比较单一,功能不全。同时,作为一家投资公司来讲在架构上也不完善,这是目前改革实践中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
他建议,未来“可以把若干个公司打捆,同时产融结合,提高我们的功能,按照投资公司的架构再造企业,这是可行的”。
对比淡马锡模式,这种新加坡的国有股权基金投资,和国务院国资委的解释并不一样。
国资委下属的这些央企,所搭建的投资公司应该是像日本的三井住友财团这样的公司,更像中国的中信而不像中通。“我们不是一笔钱去投资,而是现有的产业组织起来形成投资公司,所以本质不同内容也不同,实现方式方法也不同”。宋志平说。
同时,还须考量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宋志平认为国有经济实际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公益的,都要靠国有企业实现;二是竞争类的企业。
记者了解到,关于国企分类的问题,学界争议已久。而在宋志平看来,国有企业里政企很难分开,也没有必要分开,这实际上是分工问题。
混合所有制核心是所有权到位
“混合所有制的核心是所有权到位。”宋志平说。
他表示,长久以来,股份公司的改革都没有取得特别显著的成效,原因在于 “我们戴了一顶 ‘帽子’——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国有企业只是解决了从市场募集资金而已,并没有把机制引入企业”。
现在,借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思路,企业推行混合所有制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因此,不能再犯上述错误。
民营企业、外资和国企大家都是同台竞争,都是公平原则,这才叫真正的混合所有制。更明确地说,“我觉得优先股是这次我们进入混合所有制的捷径,也可能是在整个混合所有制里打开缺口的一个前提,或者是一个通道”。宋志平说,优先股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国有股的资产流失问题,同时也能保证民营企业的参与。
宋志平此前对媒体表示,目前中国医药集团、中国建材集团正在研究员工持股计划,待国资委出台相关细则后,才能据此将方案上报国资委批准。
在他看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员工持股与股权激励基本是同一概念。目前计划在央企重新启动股权激励,包括业绩股票、期股期权、限制性股票。下一步员工持股将吸取以前的经验和教训,将员工持股规范化。
不过,因员工持股政策性较强,并涉及到国资委、管理层批准,短时间内难以推出。下一步中国建材、中国医药将重点推动员工持股、职业经理人制度,使市场机制在混合所有制机制里发扬光大。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