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城半年报发布会上,孙宏斌不认为质疑成立,表示无论如何都将坚持收购绿城。那么,孙宏斌能否顺利入主绿城?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卢曦 发自香港
每经记者 卢曦 发自香港
“很紧张。”昨日(8月25日),融创董事局主席孙宏斌意外出席在香港举行的绿城半年业绩会,当有记者询问有关 “融创收购绿城生变”传闻时,一向镇定自若的孙宏斌变得极为紧张,不仅回答问题时有些结结巴巴,而且还做出了擦汗的动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香港媒体报道称,香港证监会质疑融创与绿城另一大股东宋卫平是一致行动人,如要收购就要全面收购。这让原本板上钉钉的收购突生变数。
在绿城半年报发布会上,孙宏斌不认为质疑成立,表示无论如何都将坚持收购绿城。那么,孙宏斌能否顺利入主绿城?一旦全面收购,资金如何解决将是个问题。但是,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融创收购绿城完全不需要动用现有的资金,可以直接在香港申请股权并购贷款以较低的融资利率吃下绿城。
港媒质疑收购合理性
8月25日,绿地召开半年报记者会,孙宏斌的意外出席令现场出现小小的骚动。由于融创对绿城的收购并未完成,孙宏斌还未正式入主绿城,用他的话说,昨日他只是作为一个“哥们”来参加绿城记者会的。
此时的融创与绿城正处在风口浪尖。近日多家香港媒体报道称,香港证监会认为,在融绿并购案中,融创中国与宋卫平属于一致行动人士,合计持股超过三成。因此按香港《公司收购及合并守则》,已触发全面收购要约条件,融创如要完成并购,必须提出全面收购要约。
根据“守则”要求,当某人或某群一致行动的人士,买入一家上市公司30%或以上的投票权;或已经持有一家上市公司30%以上,但不多于50%的投票权,并在随后任何12个月期间内,再增持2%以上的投票权,则有关人士便必须提出全面收购建议,买入该上市公司余下的股份。
由于融创中国董事局主席孙宏斌与宋卫平是好友,且早在2012年6月就成立合资公司,并共同营运绿城旗下9个项目。因而香港证监会有可能认为,融创与宋卫平是一致行动人。5月融创宣布计划以总代价为62.98亿港元获得绿城中国24.31%股权。如果一致行动人被证监会认定,则融创面临着两难的抉择——放弃收购或全面收购。如果进行全面收购,孙宏斌将会拿出上百亿资金。
对于这一消息,记者会现场孙宏斌和寿柏年均表现得十分自信,认为双方不会被认定为一致行动人。然而,孙宏斌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还是连说了几句:“很紧张”。
绿城否认一致行动人性质
昨日绿城公布的半年业绩略显平淡。2014年上半年,绿城实现收入12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毛利率为24%,股东应占利润为6.13亿元,每股基本盈利0.19元。绿城中国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寿柏年表示,上半年绿城是在一个比较严酷的市场环境下运行的。
对于焦点中的证监会质疑,孙宏斌表示他此次出面沟通进展,主要是为了避免消息对股价影响太大。他提出,一致行动人消息的曝出,其实提供了一个股市“建仓”的机会。
孙宏斌表示,他原本没有想到会出现这个问题,如果香港证监会认定一致行动人成立,融创也不会放弃收购绿城。因为“很多投资者愿意和我们一起往前走”。他表示,以往融创、绿城和双方合资公司融创绿城一直是“各干各的”。
寿柏年与孙宏斌态度高度一致,他表示,这项收购的期限是今年12月底完成,双方都预见到过程通常有些困难。“是不是一致行动人我们自己最清楚,我们认为我们不是一致行动人。交易很快就会完成,至于现在处于哪个步骤,不能披露。”
如果按照此前的收购计划,收购完成后,绿城中国主要股东持股情况为,融创中国持有约24.313%; 九 龙 仓 持 有 约24.313%; 宋 卫 平 持 有 约10.473%;寿柏年持有约8.086%。有市场分析认为,这一架构既能不触发30%股权收购要约红线,宋卫平也能形成对绿城的相对控制。
融创可申请股权并购贷款
如果收购发生变故,对各方都将产生不小的冲击。从5月22日宣布收购至今,宋卫平已经开始将绿城的控制权慢慢向孙宏斌让渡,他本人也已经着手展开新品牌“蓝城”的建设。
寿柏年在会上表示,根据计划,收购完成后,宋卫平未来是绿城的股东、董事会成员,把绿城的控制权交给孙宏斌,自己将精力集中在养老、农业、健康等产业。宋卫平未来的业务将和绿城相互独立,绿城的养老地产项目有可能因此被剥离出去。
如果收购遇阻,融创放弃收购,绿城面临着重新寻找买家的复杂局面。如果融创选择全面收购,资金的筹集将是不小的挑战。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局面发生的概率极低。目前,宋卫平已经全面转向了轻资产业务的“蓝城”,在代建、社区服务、养老、建材电商等多个领域一展拳脚。而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表示,融创收购绿城可以在香港申请股权并购贷款,融资不会是太大问题。
孙宏斌甚至已经为未来的分工做好了计划,他表示,收购完成后,融创和绿城品牌将分别深耕以往优势地区。绿城未来将把战线集中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主打改善型高端需求。
对于另一大股东九龙仓,孙宏斌表示,他们是“最好的合作伙伴”,因为九龙仓是开发商,不像财务投资者那样一直考虑退出。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