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多地“三公经费”缩减超10% 今年清查力度加大

    2014-08-25 10:01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近日来,全国多地密集披露2014年行政部门预算明细以及2013年决算,其中“三公经费”情况最受人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包括北京在内的多个省市去年和今年的 “三公经费”压缩幅度都超过10%,有的地区甚至达到30%以上。

    财税专家李文海告诉记者,压缩“三公经费”几年前就已经被提上日程,新一届政府成立后,在地方严格落实“八项规定”以及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三公经费”下降空间和实际幅度均变大。

    北京去年“三公经费”下降15.2%/

    继北京市政府2013年度决算向社会公开后,北京90个部门8月21日在各自官网上公开了本部门决算、“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等相关信息。

    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韩杰介绍,今年北京进一步增加了提交人大审议及公开决算部门的数量,由上年的80个增加到90个。针对民众反映决算信息难查找的问题,北京今年明确要求部门公开决算放在网站显著位置。经汇总,2013年北京市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合计9.4亿元,比预算下降15.2%。

    在广东中山,去年该地“三公经费”下降23%,今年上半年会议费及“三公经费”下降幅度达到36%,中山全市取消议事协调机构147个。

    江苏省财政厅厅长刘捍东也在不久前表示,2013年江苏省“三公经费”和会议费较上年下降了20%以上,其中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辆的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会议费分别下降了16%、6.6%、8.4%和34.5%。统计显示,2013年江苏省级“三公经费”和会议费较预算数额节约了4亿多元。

    李文海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三公经费”下降的力度超过以往,这主要体现在决算数字少于预算数字,其实在预算中本就已经对“三公经费”进行了压缩,而实际花钱数少于预算仍有很大幅度,这可以作为“八项规定”成效的数字化体现。

    与缩减“三公经费”同样受人关注的,还有各地均在加强的公开力度。

    韩杰透露,在市级政府及部门公开决算的基础上,今年北京16个区县在报请同级人大审议决算后,将一并公开政府本级及部门决算、“三公经费”情况,10月30日前16个区县将全部完成本级政府和部门决算公开工作,提前一年达到中央要求。

    黑龙江省政府办公厅下半年伊始印发的 《2014年全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方案的通知》,也明确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要求细化说明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公务用车购置数及保有量,国内公务接待的批次、人数和经费总额等信息。

    各地清查“三公经费”力度加大/

    各地“三公经费”缩减力度加大与清查力度从严也密切相关。

    韩杰解释说,北京市财政局对“三公经费”执行情况的监督,是通过财政部门国库的动态监控系统完成的。各个部门的“三公经费”情况每个月进行上报,国库处有一个预警设定,前期会设定一些指标。如果超过这个指标,系统就会有红灯、绿灯显示,国库处就会及时将情况反馈到相应的职能处室。

    刘捍东也表示,江苏省将继续严控“三公经费”和会议费的拨用。省一级正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进一步完善管理的制度,现已陆续出台了省级机关会议费、餐饮费、短期培训费、因公临时出境费以及外宾接待费等管理办法。

    另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根据财政部和审计署的要求,自8月起,多地已经全面启动“三公经费”和“小金库”专项治理检查工作。范围主要包括纳入预算管理或有财政拨款的部门和单位,重点是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

    “专项治理的内容,主要是2013年以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财经纪律以及设立‘小金库’的有关问题。数额较大和情节严重的,可追溯到以前年度。” 财政部监督检查局局长吴奇修说。

    有某省财政厅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在专项检查中,“三公经费”肯定是最主要的重点之一,清查范围不仅限于预算内支出是否合理,还包含是否接受企事业单位资助,或向下属单位摊派出国费用和是否将接待费用转列至其他支出项目中等问题。

    吴奇修表示,专项治理将对违反法律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规定账户、账簿的各项资金进行清理检查,坚决查处贪污、私分、行贿、受贿以及套取会议费、培训费和出国费用等设立“小金库”问题。

    李文海认为,无论是国家还是民众,对用财政资金进行公款吃喝、公务用车和公款出国费用的监督和治理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客观讲,地方政府的行事方式也有一定惯性,往往仍会发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这就更需要有详细的配套制度和严格的清查体系。”

    上述地方财政厅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有些省份已经开始施行市直部门“三公经费”和会议费支出情况统计通报制度,每季度通报相关情况,建立经费支出管理考核机制。未来会将市直各部门“三公经费”和会议费支出管理情况纳入年度政府责任目标考评范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张敬伟:新常态下宏观政策的变与不变

    下一篇

    企业信息公示设“黑名单”上榜者政府不采购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