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一个谋市场 一个引技术 沃尔沃入驻东风商用车板上钉钉

    2014-08-14 02:02

    每经编辑 每经实习记者 冒诗阳 发自北京    

    每经实习记者 冒诗阳 发自北京

    东风与沃尔沃的商用车合资项目已进入最后的走流程环节。

    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相关负责人目前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目前沃尔沃方面的技术人员已经部分到位。另据知情人士介绍,合资后的新东风商用车将有8名董事会成员,东风与沃尔沃各委派4名。

    面对日趋严格的排放法规,技术升级难题摆在每个商用车企业面前。按照计划,通过与沃尔沃的合作,东风将获得更多的技术和研发支持,而沃尔沃也能依靠东风,在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商用车市场上谋得更多席位。

    沃尔沃与东风二度牵手

    7月28日,东风集团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以55.1亿元的价格公开转让旗下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45%的股权。

    在东风集团公布的《产权转让公告》中,对受让方提出了“全球领先的中重型卡车生产和销售企业之一”等资格条件限制。分析人士认为,这些限制条件基本是为沃尔沃量身定制的。

    按照东风商用车内部最初的计划,东风与沃尔沃的合作本应在今年元旦前后完成,而后,东风内部又将挂牌的计划推迟至今年6月。然而,直到7月28日,东风集团才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发布转让东风商用车公司45%股权的公告。

    其实早在几年前,沃尔沃就通过收购东风汽车公司50%股份,与东风在杭州组建合资公司,该合资公司的业务主要局限于总装。“沃尔沃将部件从全球各地的工厂发到杭州,我们负责整装和销售,生产的都是沃尔沃品牌产品。”杭州东风沃尔沃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

    但是,这并没有为沃尔沃打开中国市场,主要原因是售价太高。据业内人士介绍,沃尔沃商用车的价格远超国产商用车,无论是整车还是配件,都在中国市场承受范围之外。

    “中国市场和欧洲市场差异很大。”杭州东风沃尔沃华北大区销售负责人表示,沃尔沃产品所针对的“大公路运输”环境中国并不具备,一方面中国物流多由个体经营,难以负担高额的运输成本,另一方面,昂贵的维修和配件费用也让国内消费者望而生畏。

    在中国遭遇严重水土不服的沃尔沃,急需一个新的“中国合伙人”。

    东风商用车亟需产品升级

    东风商用车在中国中重卡市场位居前列,但是在原东风有限的框架下,却被视为“低效”的业务板块。东风商用车公司内部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东风商用车有7万多员工,在日产方面看来,这过于低效了。”

    改变东风商用车业务低效益的最佳办法,便是技术和产品的升级,而日产在全球范围内淡出商用车业务,并不能给东风足够的技术支持。也正因为此,沃尔沃抛出的“橄榄枝”显然更有利于东风商用车的发展。

    东风商用车相关技术负责人透露,沃尔沃的技术需要很高的成本,东风可能将“灵活”采用沃尔沃的部分核心技术,比如将发动机等部分技术运用在东风的车型上,以求更契合国内商用车市场的要求。他表示,东风商用车要达到国IV技术并不困难,但未来若想再向更高的标准升级“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沃尔沃更为先进的发动机技术。

    为此,双方将共同设立研发中心。据了解,根据东风“乾D300”计划,东风商用车在2016年要实现100万辆产量,因此产品升级迫在眉睫。

    此前,戴姆勒、曼等国际商用车巨头早已经在中国展开布局。早在2009年,中国重汽就与德国商用车巨头曼集团签约合作,后者入股中国重汽,而后曼集团将其先进的卡车和发动机技术以独占许可的方式在中国境内授权给中国重汽。

    眼下东风和沃尔沃的合作模式,可被视为中国商用车产业升级的缩影。业内人士分析,在宏观经济增速下滑的现状下,商用车市场的高增长难以再现,东风通过与沃尔沃合资引进技术,意继续领跑这一市场,但技术的消化与磨合仍然是个重要关口。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奥迪逆势上调年度目标 35%市占率红线重压经销商

    下一篇

    日系品牌7月销量集体“跳水” 库存指数逆行业走高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