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金砖银行“落沪”新兴市场多条融资渠道

    每日经济新闻 2014-07-17 00:51

    每经记者 袁君 杨可瞻 发自上海、成都

    金砖国家的合作终于有了实质突破。

    7月16日,包括中国、俄罗斯在内的金砖五国(BRICS)领导人达成协议,决定联手发起一家规模为1000亿美元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NewDevelopmentBank,以下简称金砖银行),并设立一个1000亿美元的储备资金池,为金砖国家和其他新兴市场提供替代融资渠道,并在成员国出现国际收支困难时给予适当援助。

    一些西方观点认为,金砖银行和应急储备资金池的设立将挑战原有的由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不过中国学者认为,这对现有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不是挑战,而是一种补充。“金砖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了解决某些时点产生的经济运行困境,除了世界银行和IMF外,应该给发展中国家提供另外一种选择。”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也可能以后要改革国际货币体系,但这并不是短期的目标。”

    替代融资渠道可期/

    金砖国家峰会宣言显示,金砖五国将协议出资500亿美元作为金砖银行的启动资金,总部将设在中国上海,首任轮值行长由印度提名。据金砖国家领导人巴西峰会后公布的备忘录显示,金砖银行资本金最终将达1000亿美元。该行将为金砖国家和其他新兴市场提供替代融资渠道。

    记者注意到,金砖银行的成员国可能不会止步于金砖五国的范围内。金砖银行取名“NewDevelopmentBank”,给其他新兴国家的加入留下了余地,如土耳其、墨西哥、印尼和尼日利亚等。

    农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金砖银行的定位主要是支持成员国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与中国即将牵头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较为类似,不过后者是服务于整个亚洲地区。”

    据巴西官方估算,金砖国家和新兴市场存在巨大的基础设施融资缺口,其中长期项目的缺口大概是8000亿美元。另有数据显示,金砖国家和新兴市场的基础设施缺口是1.4万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基础设施融资市场。

    另外,此次金砖国家峰会还签署了 《关于建立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的条约》,规定由五国央行储备总计1000亿美元的应急储备资金。据中国央行网站披露,各国最大互换金额为中国410亿美元,巴西、印度和俄罗斯各180亿美元,南非50亿美元。该安排是在有关金砖国家出现国际收支困难时,其他成员国向其提供流动性支持的集体承诺。应急储备安排的建立并不意味着国际储备的直接转移,只有在有关国家提出申请,并满足一定条件时,其他成员国才通过货币互换向其提供资金。对此,向松祚解释道,“形象地说,金砖银行更像世界银行,应急储备则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事实上,建立这样的资金池大背景是美联储开始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由于存在加息预期,美元很可能对新兴市场货币走强,同时由于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存在经常项目逆差,货币贬值又将进一步推升通胀,最终其央行将不得不加息,但代价却是牺牲经济增长。建立这样的资金池将有助于那些外汇储备比较弱的国家应付危机。

    美元或占相当部分资产/

    一些西方观点认为,金砖银行和应急储备资金池的设立将挑战世行与IMF的地位。华盛顿经济和政策研究中心联合主席MarkWeisbrot就评论称,“金砖银行的成立是国际金融体系变革的一部分。”

    亦有中国学者认为,金砖银行和应急储备资金池对现有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是一种有益补充。黄益平对记者表示。“金砖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解决某些时点产生的经济运行困境,除了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银行和IMF外,应该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经济发展的另外一种选择。”

    作为一家国际性银行,金砖银行选择什么货币来进行各种信贷、援助活动无疑将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对此,向松祚表示,这1000亿美元资金用什么货币来构建现在还未有定论,“不过相当一部分可能还是美元,当然可能也会有金砖五国的货币。”

    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左晓蕾曾建议,金砖银行也可选择一揽子货币作为运行媒介,类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SDR(特别提款权)。不过一揽子货币的比重可能要加入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金砖五国货币,或作些必要调整。但是,“不管作出哪种选择,都将打破现有的国际利益格局,当然都会遭遇抵制。考虑在一揽子货币中加入美元,也是一种双赢的妥协。”左晓蕾称。

    另据《华尔街日报》援引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话表示,(金砖银行)将是一个十分有力的途径,可以避免全球出现新的经济困难,成立金砖银行将为大规模的宏观经济变革奠定基础。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经济增速正在企稳 微刺激仍需后招——专访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

    下一篇

    今日微评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