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混合所有制元年:国企民企如何兼利

    中国证券报 2014-07-11 06:22

    混合所有制其实并不是新鲜事物,但一经中央列为中国国资运营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这个概念便拥有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和政治动力。从“国”“民”融合入手,推动国企提升现代公司治理能力,混合所有制旨在给国资运营注入“活水”。

    并非国资全盘退出竞争性领域

    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的过程中,解放思想对于国、民两方是个难点,也有很多认识上的误区。

    从国有企业来说,实行混合所有制,就必然涉及国有企业如何进退的问题。全国政协常委、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提到,认为现在国有经济、国有资本已经退到不能再退的地步,再退就要触犯底线,这个观点还是存在的。

    厉以宁认为,首先要明确地看到,国有资本的力量不在现在资本的多少、控制的多少,而是在能够控制的究竟有多大。真正资本权利的发生还不完全在资本的存量和控制力的大小,而是在经营、管理。假定1000亿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假定中国国有企业能够效率大大提高的话,在新的制度下劳动生产率远不是现在这个水平,而是应该大大提高。

    但从另一方面说,一谈到发展混合所有制,就必然希望国企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也是一个误区。

    作为曾经管理过国资领域的官员,李毅中也强调,当前发展混合所有制还有一个问题是把对国有资本的进退把握不准,尤其是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误读为退出一切竞争性领域。但是党的文件里从来没有说过国有企业要从一切竞争领域退出,没有这样的话,不能误读,如果误读的话可能会导致国有经济的活力、影响力、控制力削弱。

    陈清泰也表示,很多人提出“国有经济应当从竞争性领域全部退出”不无道理。但国有经济规模巨大,全部退出是不现实的。

    陈清泰称,一方面国有资本“应加大对公益性企业的投入,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做出更大贡献”;另一方面,关键的不是“退出”,而是在竞争性领域与时俱进地改变国有经济的功能,由过去看重对产业和企业的“控制”,现在转向专注资本投资的收益。

    从民营企业来说,对于混合所有制的顾虑也十分普遍。

    庄聪生直点核心地说,一般情况下民营企业认为,能说了算才投资,投资国企至少要能够派个董事,这是多数民企对于入股国企的基本态度。民营企业参加混合所有制,除了财务投资以外,一般要有一定的话语权,没有话语权被动地参与,会让很多民营企业有后顾之忧。

    另外,政策上民营企业还并未感到明朗。特别是在进入到能源、电力、铁路、电信、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包括金融以及非工业的其他方面,还担心有玻璃门和弹簧门存在。

    就自身能力来说,相比较为成熟的国有企业,大多数民营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上的发展水平还不高。直到现在,很多企业还念念不忘其在创业时代的艰苦,还秉持着家族企业的治理传统,这同混合所有制企业所需要的公司治理方式并不兼容,也没有看到近十年国有企业在国资委指导下已经成为了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新国企。

    从资本角度看,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的资产动辄上万亿,少的也有几百亿,而民营企业发展时间不长,多数规模小,资产达到上百亿上千亿的企业只是少数。即使能够投资几百亿,在一些央企中的占股还是很小部分,也要研究民企进入国企的合理方式。

     

    上一篇

    郑眼看盘:基本面优于以往权重股压力释放

    下一篇

    多空主力均小幅减仓观望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