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胡飞军 发自广州
每经记者 胡飞军 发自广州
2013年9月,中色股份(000758,收盘价10.13元)发布定增方案,拟向中色集团等10名对象募资17.85亿元,分别投向旗下沈阳机械新厂区建设项目(8亿元)、中色南方新丰稀土分离项目 (4.5亿元)和补充流动资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昨日(7月10日)中色股份发布公告称,由于市场变化,中色股份对此前披露的定增方案进行调整,并调高了沈阳机械盈利预期,这直接遭致属于第二大股东的董事和监事弃权,认为上述项目投资回报率需要进一步认证。
业内人士认为,上述董事、监事投出弃权票并不意外,在目前铝产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铝业、冶金设备行业也陷入低迷,重金投向机械设备这一领域,投资回报率或不太乐观。
上调募投项目达产后净利
2013年9月,中色股份披露定增方案,拟向包括控股股东中色集团在内的10名对象募资17.85亿元,分别投向旗下沈阳机械新厂区建设项目(8亿元)、中色南方新丰稀土分离项目(4.5亿元)和补充流动资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4年7月10日,中色股份表示,鉴于近期国内A股市场和公司股价的实际情况,对定增方案进行修改调整,其中发行价格由不低于12.31元/股调整为不低于8.91元/股。
与此同时,中色股份还对其中的中国有色(沈阳)冶金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机械)新厂区建设项目投资回报预期进行了调整。但正是此次对沈阳机械项目投资回报的修改,遭致第二大股东方面的董事、监事质疑。
定增方案显示,此次募集资金中的8亿元将向沈阳机械增资,由沈冶机械以增资资金实施新厂区建设和技改升级项目,总投资15.4亿元,意在形成年产制铝设备、冶金设备、通用设备等287台套的新厂区建设项目。
2013年9月,中色股份披露方案显示,沈阳机械建设期为2年,预计达产后年均销售收入为18.67亿元(含税),年均利润总额2.4亿元,年均净利润1.8亿元,项目投资利润率13.1%,投资回收期为8.2年。
2014年7月10日,调整之后的定增方案和可行性分析报告显示,沈阳机械项目届时将形成年均销售收入为19.9亿元,年均利润总额2.69亿元,年均净利润2亿元,项目投资利润率13.1%,投资回收期为8.2年。这意味着,调整之后的沈阳机械项目被预期将有更高收益。
7月10日,中色股份公告称,在9日举行的董事会上,实到9名董事中,有4名关联方董事回避表决,剩下5名董事中,对定增方案有3票同意,2票弃权。其中韩又鸿、聂军祥2名董事投出弃权票,他们认为,沈阳机械新厂区建设项目投资回报率需进一步论证,故选择弃权。
无独有偶,在7月10日的监事会表决中,3名监事中1位名为陈学军的监事也投出弃权票,理由与投弃权票的董事所持理由类似。
资料显示,董事韩又鸿、聂军祥分别任职于万向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总裁助理;监事陈学军则是万向控股有限公司财务管理部总经理。2013年报显示,万向资源有限公司为中色股份第二大股东,持股占比7.87%。
“投弃权票的董事和监事主要是第二大股东的代表,他们认为,对于投资回报率需要进一步研究,他们弃权的具体原因我们也不清楚,只是答复需要进一步研究。”中色股份证券部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对于定增价等数据的调整,上述证券部人士称,“当时是(2013年)9月的数据,2013年已经过去,现在数据有更新。”
分析师:铝产能过剩严重
事实上,业内人士对上述部分董事、监事针对沈阳机械项目调高回报方案投出弃权票并不意外,他们认为,由于国内有色冶金行业近几年持续陷入低迷,相关制造设备行业前景也不明朗。
资料显示,沈阳机械项目主要从事制铝设备和冶金设备,近年来陷入亏损状态。沈阳机械去年实现营业收入9亿元,营业利润亏损4999万元,净利润亏损达到2736万元,此外,2013年财报显示,沈阳机械向中色股份拆借1.63亿元,占中色股份其他应收款的13.5%。
“这两年沈阳机械都是亏损的,主要是近年整个有色金属这块都比较低迷,设备需求也出现下滑。”上述中色股份证券部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中色股份在2013年年报中也表示,2013年受金融市场资金吃紧等影响,国内大型铝业集团公司多对新项目持观望态度,对公司生产经营形势造成较大影响。
“一般吨位大型的设备都是从海外进口的,尤其是德国的,质量技术比较过硬,国内生产设备的也很多,铝产业集散地分布着很多做机械设备的厂家,同质化竞争严重。”卓创资讯铝业分析师朱珊珊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朱珊珊认为,目前铝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铝型材行业利润也在萎缩,铝业设备行业也出现亏损,行业前景不如前几年了。
卓创资讯铝业分析师王瑜则认为,因生产工艺不同、所用原料来源有区别,制铝设备在成本方面有高低之分,目前铝业设备商还能盈利的产能约占一半。她还表示,“随着经济减速后,大型及中小型的设备制造企业经营状况都不太好。”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