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谢振宇 郭梦仪 江然发自成都、北京
每经记者 谢振宇 郭梦仪 江然发自成都、北京
啤酒厂商在世界杯期间精彩纷呈的营销大战,销量目标居次,提升品牌知名度在首——球迷们的胃不可能因为世界杯而急速变大,但世界杯的感情因素却可以绵长久远。将世界杯的影响力说成是影响啤酒行业格局的力量一定也不为过,这是各啤酒厂商小心照不宣的共识,也是哈尔滨啤酒的经验之谈。
2010年南非世界杯之前,哈尔滨啤酒还是偏安于东北一隅的地方啤酒品牌;百威英博为2010为世界杯赞助商,作为子公司的哈尔滨啤酒也继承了这一头衔,并将其世界杯的概念从山海关外传递到关内球迷的脑海中。经过4年的发展,哈尔滨啤酒的市场占有率从2009年的4.7%增长到2013年的5.4%,占据行业单品牌销量第四的位置。
如今,越来越多的啤酒企业加入了世界杯营销大战中,但世界杯营销究竟能对啤酒企业的销量带来多大影响?在啤酒行业本就微利的情况下,啤酒企业如何平衡营销开支增加和市场份额诉求之间的平衡?带着上述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展开了调查。
哈啤因南非世界杯成名/
哈尔滨啤酒的历史可追溯至1900年俄国人在哈尔滨建立的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2004年被安海斯-布希公司(后与英博合并为百威英博)并购。不过一直到2010年南非世界杯之前,它只是偏安于东北一隅的地方啤酒品牌。
在被百威英博收购之后,哈尔滨啤酒成为百威英博在中国市场的主推品牌。借助百威英博的体育营销经验,哈尔滨啤酒偏安东北的状况在南非世界杯前后得以改变。
2010年南非世界杯虽然只有一个月,但公开资料显示,哈尔滨啤酒从2009年12月7日南非世界杯分组抽签结束后便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各式宣传与营销。哈尔滨啤酒在南非世界杯的营销上,投放大量广告、并举办“哈尔滨冰纯花式足球挑战赛”等活动,还携手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开展活动,在8个月内不间断地结合2010世界杯推广哈尔滨啤酒。
“通过赞助世界杯,哈尔滨啤酒从一个区域性品牌成长为全国性品牌。无论是销量,还是品牌认知度、考虑购买度,均达到双位数增长。”对于赞助南非世界杯的效果,百威英博中国区表示。
欧睿信息及中信证券的统计研究显示,哈尔滨啤酒市场占有率从2009年的4.7%增长到2013年的5.4%,位于雪花、青岛、燕京三大品牌之后,是第五名崂山啤酒(2.9%)的近两倍。2010年~2012年,哈尔滨啤酒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8%、5.3%、5.3%。
“世界杯营销或能使部分企业脱颖而出,甚至改变行业格局。”宏源证券今年6月中旬的一份研报指出,“2010年哈尔滨啤酒销量增速超20%,且近年来仍保持20%的增速,品牌力显著提升,全国化持续推进。”
啤酒行业专家方刚认为,百威英博在高端市场占主导位置,通过今年巴西世界杯营销,哈尔滨啤酒的销量以及品牌美誉度会继续上升,“未来有可能会对雪花啤酒和青岛啤酒的中高端市场构成威胁。”
尽管哈尔滨啤酒已经成为全国品牌,但其在东北以外市场的销量占比数据却并不为外界所知。啤酒行业观察人士赵禹认为,哈尔滨啤酒“东北还是其核心市场,可能占比在30%~40%之间。”但这一数据并未获得哈尔滨啤酒的证实。
对于哈尔滨啤酒世界杯营销的真正效果,业内也存在一些争议。
“世界杯肯定有影响,更多是宣传以及为未来的销量增长做铺垫,其真实影响很难真实区分开来。”一位券商分析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哈尔滨啤酒作为百威英博国内主推的中档酒品牌,“各类投入比较大,增长也因此较快,不能把销量增长完全归因于世界杯营销”。
品牌美誉度提升成关键/
“足球+啤酒”是球迷们痴迷的搭配,为此各大啤酒巨头围绕足球概念做足了文章。但世界杯对于啤酒销售带来的真实效应究竟几何?
业界也多有分析认为,包括世界杯在内的体育赛事对啤酒销售的促进作用相对有限。如申银万国近期的一份研报指出,从过去三届世界杯的历史情况来看,世界杯对啤酒销量的影响不显著:2002年、2006年和2010年的世界杯期间,啤酒销量和销售额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增长,原因是啤酒行业增速放缓及外资进入导致竞争加剧。
事实上,我国啤酒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成长,由占点设厂逐渐向资本联姻、战略结盟转变,行业在经历了过去几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并购整合后,逐步从混乱走向了成熟,行业集中度也得到显著提升。2013年四大啤酒巨头雪花、青岛、百威、燕京占据我国啤酒销售65%的市场份额,集中度加速提升,整个行业处于区域寡头垄断时代。
另有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啤酒产量、收入同比增长4.59%、9.27%,产销量增速放缓。2005~2011年,行业每年的新增产能均维持在600万千升以上,2012年降到443万千升,2013年全国合计新增产能仅210万千升,创近几年新低,扩张明显减速。
在市场潜力越挖越小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啤酒厂商加入世界杯营销大战,这本质上相当于一个规模越来越大的零和游戏——要么是你抢我的市场份额,要么是你的市场份额被我抢走。但由于世界杯等体育营销对销量的作用素来较慢,有啤酒行业人士认为,在这轮世界杯营销战中,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应被放在次要位置,提升品牌美誉度才是致胜的关键。
“世界杯营销不仅只利好销量,更利好品牌,尤其是国际性赛事,对于提升国际知名度、走出国门奠定了基础。”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简爱华同时分析指出,啤酒企业加码世界杯营销,这会推高企业的营销费用,而国内啤酒行业本就是微利行业,两者确实有矛盾之处。建议啤酒企业可以创新营销方式,而非单一争夺有限的广告资源。
对于世界杯营销的效应,酒企人士对此亦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嘉士伯亚洲区企业事务副总裁方军涛近期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其实不能指望一届赛事,就能让品牌达到什么样的突破,或者销量会达到一个新的量,已经过了这样一个年代。我们现在从集团角度已经做了一些对足球和体育营销的改变。”
(实习生黄丽对本文亦有贡献)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