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袁君 发自上海
每经记者 袁君 发自上海
继2007年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扎堆上市之后,A股市场就再未有地方性银行登陆。6月30日晚间,证监会再发23家IPO预披露名单,其中11家地方性银行榜上有名。
然而,在业内及专家看来,地方性银行的上市仍遥遥无期。某券商分析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银行上市之后市值肯定会较大,对主板影响也较大,因此监管对于银行IPO会比较谨慎”,且银行IPO会有一个单独的口,除证监会外,还需要自身主管部门的批复。
而此前在A股IPO申请排队中的东莞银行、锦州银行此次并未在预披露之列,记者从锦州银行董事会办公室了解到,该行已放弃A股上市,转而准备H股上市,其上市计划已启动半年多。东莞银行董事会办公室方面则表示暂无法做出回应。
6家处于“已反馈”阶段/
此次集体亮相IPO预披露名单的银行有11家,分别为上海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成都银行、盛京银行、贵阳银行、无锡农村商业银行、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江苏江阴农村商业银行、江苏吴江农村商业银行、江苏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
多位业内及专业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主要是由于证监会此前表态,排队企业如果在今年6月底前未完成预披露,证监会将终止其审核,不再排队。赶上“末班车”意味着上述银行仍谋求在A股上市。
根据证监会公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工作流程,证监会在正式受理后即按程序安排预披露,披露后还将有反馈会、见面会、初审会等环节。因此,预先披露只是受理新股发行申请的必要环节,证监会仍要按受理的时间顺序开展审核工作。
从经营情况看,上述11家银行2013年业绩表现都不错。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2013年11家商业银行合计实现净利润359.69亿元,其中江苏银行以81.79亿元居首。
继2007年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扎堆上市之后,A股市场就未再向地方性银行开闸。此次证监会公布11家银行IPO预披露名单,是否意味着地方性银行有望再次扎堆上市?
“综合银监会出台的上市政策来看,对银行业IPO的支持力度很小,证监会今年也没有将银行业作为工作重点推进,城商行或农商行上市进程依旧遥遥无期。”证监会深圳监管专员办事处顾问宋清辉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上述某城商行内部人士也向记者坦言,现在预披露名单一共有600多家企业,其实这个含金量并不是很高,“为上市准备了很多年,但是最后能不能成功还是要看监管对城商行开不开闸。”
某券商分析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银行上市之后市值肯定会比较大,对主板的影响也比较大,因此监管对于银行IPO会比较谨慎”,而且银行IPO会有一个单独的口,除证监会外,还需要自身主管部门的批复。
在该券商分析师看来,11家银行中,中西部地区银行包括农商行IPO成功的概率可能更大一些,因为这些银行涉及现在国家大力倡导的新型城镇化、支持小微三农的政策指令。
宋清辉则认为,综合来看,公司治理程度较高的上海银行、杭州银行、东莞银行、吴江农商行、张家港农商行及江阴农商行处于“已反馈”阶段,进展较快。
锦州银行准备H股上市/
地方性银行究竟为何难以在A股上市?专业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近几年国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经济环境因素并不乐观,阻碍了银行业的IPO进程;另一方面则是银行自身的问题。宋清辉表示,有些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复杂、内控体系薄弱等问题是阻碍其上市步伐的主要原因,自身的问题都没有解决掉,监管层是不会松绑商业银行IPO的。
以江苏银行为例,2007年该行由江苏地区10家城市商业银行合并而来,虽然资产规模在城商行中属前列,但其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股权极度分散。
从2013年底的数据来看,股权分散的问题仍然存在。截至2013年12月31日,江苏银行实收资本103.90亿元,其中法人股共981户,占比95.79%,个人股共23537户,占比4.21%。
此外,地方性银行的资产质量和风控也是影响其IPO进程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证监会曾首次对外披露拟上市企业基本信息情况,当时名单中有包括东莞银行、锦州银行、大连银行、徽商银行、重庆银行等在内的14家地方商业银行。除了徽商银行和重庆银行去年先后在H股上市,大连银行在2013年终止IPO之外,此次IPO预披露名单中亦不见了东莞银行和锦州银行的身影。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锦州银行董事会办公室了解到,该行已经放弃A股上市,转而准备H股上市,H股上市计划已经启动有半年多的时间。而东莞银行董事会办公室方面则表示暂无法做出回应。
上述券商分析师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这几家银行都有转向H股上市的计划。近几年来,随着美国QE(量化宽松)的推进,趁着资金大量流入香港市场,加上内资银行H股估值普遍高于A股,A股上市的遥遥无期让不少城商行、农商行选择赴H股上市,且目前还是一个相对比较好的时间窗口。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