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叶檀:找准制度与市场方向才是重中之重

    2014-07-01 00:53

    每经评论员 叶檀

    6月6日,国务院发出通知,部署对所作决策部署和出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通知指出,2013年下半年以来,国务院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必须看到,不少政策措施落实的力度不到位、效果不明显,没有充分发挥对经济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应有的促进作用。根据通知要求,6月25日前,各地区各部门开展自查并向国务院上报自查报告;6月25日至7月5日,国务院派出8个督查组分赴有关部门、单位和部分省(区、市)进行实地督查;7月10日前,各督查组将督察报告上报国务院。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4个组督查国务院各部委,其余4个组督查各地政府。根据通知要求,督查的目的是打通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出台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 “最先一公里”和 “最后一公里”,力破“中梗阻”,消除影响政策落实的体制机制障碍,树立言必行、行必果的施政新风,有效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同时,对政策措施落实不力的,实施责任追究,严肃问责,依法依规进行诫勉约谈、通报批评甚至给予行政处分。

    媒体报道,督查组所到之处在施政窗口、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棚户区改造以及召开座谈会,看来是要体察民情、看地方改革进展、有没有新经济引擎,是否重视民生,以及现实情况究竟如何。

    地方政府执行力不强已成顽疾,政令难出中南海,需要以督查的办法四处巡视,必须强调,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办法,不可能行之久远。在中国社会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刻,以督查的方式进行清理与摸底大有必要。但中国更需要的是长期的制度,建立现代社会管理架构。

    中央与地方关系,靠行政序列、激励机制、财政关系来理顺。我国的公务员法已经确立,建立现代公务员制度以维持健康的体制日常运转,迫在眉睫。

    公务员激励机制对中国发展十分重要,张五常先生此前一直与多数人唱反调,强调中国的地方政府之间的GDP竞争对中国的快速发展功劳卓著。GDP出官、官出GDP,发展到现阶段,唯GDP的官员考核机制弊端毕现。官员边界不清,主政一地宛如一地的董事长,埋头追究效益,公共服务职责被抛弃一旁。即使从经济效率出发也日渐低下,环境污染等隐性成本大幅上升,诸侯经济导致各地同质化竞争造成各地优势无法发挥,地方负债率节节攀升,最重要的是,官员的寻租来源主要潜藏在大规模的基础建设中,利益输送、质量低下如影随形。

    最后,并非最不重要的是,中央与地方公共财政的切分,建立透明合法的公共财政,必须以税收而不是卖地为主,这就意味着需要涵养税源,在税收领域重新划分财政边界,地方政府的责权利不对等十分明显。今年由于土地市场低迷,多数地方财政的日子将十分难过,此时只挥舞大棒而没有任何重新进行改革前景的胡萝卜,地方官员在错误的激励机制下,不可能长期成为活雷锋。他们将异化,或者把负债留给下任,把GDP留给自己,只管升官;或者通过基础建设的利益输送,只管发财。审计署审计应该成为制度,但督查组能够成为长期制度吗?

    此前为了寻找建立健康的房地产市场良方,督查、巡视层出不穷,办法依旧付之阙如,可见找准制度与市场方向才是重中之重。

    此次督查要看政令是否出了中南海,改变地方政府为自身利益消极怠工、找不到经济工作抓手等一系列现象,初衷良善。一个美好愿景必须辅之以现代而文明的制度、高效的技术手段,行政序列、官员职责、分税制改革,是三大基石制度,改革到位才能水到渠成。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孟晓苏:以房养老不会取代政府养老

    下一篇

    今日微评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