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一位地方官员的心声:招商任务能完成一半就不错了

    2014-06-05 00:27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王雅洁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王雅洁 发自北京

    聚焦地方,稳增长这三个字附带的还有挥之不去的压力。

    “企业张口就要一千亩地,我们没有,按照每年的土地指标,至少需要三年才能供应得了,但是企业等不了这么久”,通过江苏省一名地方官员日前亲历的一次招商引资经历,可以窥见地方目前发展压力的“一斑”。

    地方如何从稳增长承压的现状中解脱出来?调结构是否为一剂良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在6月4日专访了上述地方员。

    NBD:目前您所处地区的招商引资进展如何?有指标要求吗?

    地方官员:指标及计划和往年一样,分别分解到每个部门,包括二十多个乡镇,合计一百多个部门,每个部门平均分配到两至三个的招商引资项目任务。

    我假设一个最理想的情况,如果说到今年底,大家能把下达的任务全部完成的话,就能有400~500个左右的投资新项目上马,投资金额超过几百亿元。当然,这种任务指标是不可能全部兑现的,能完成50%就相当不简单了。

    NBD:如果到年底没有完成任务,会有一些处罚措施吗?

    地方官员:指标的制定,的确有高压的成分在里面。虽然指标下得很重,任务量很大,但我认为适当出点高压政策不是什么坏事,人都有惰性。

    当然现在不像过去几年那样,完不成招商目标就会处罚你。最终我们会考虑实际情况,形象地说,就是无情的合同,有情地执行,毕竟有些东西不是完全能掌控的。

    NBD:根据您的观察,现在的地方招商引资环境如何?有没有一些阻碍?

    地方官员:一个招商引资任务来了后,需要很多东西配套,首先配套的就是土地,以县一级为例,工业建设用地、商业建设用地加起来一年的指标只有300亩。

    去年我们和一家大企业谈,对方想做产业园,但这一个项目就要1000亩地,投资总金额能达到20亿元,但是因为土地指标的限制,就遇到了一个矛盾,一方面要完成招商引资的任务,一方面又没有这方面的土地配置。

    NBD:还有哪些因素增加了招商引资的难度?

    地方官员:事实上,除了土地供给,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投资环境以及环保容量的考量,因为企业落户后要排放废水废气等废物,如果没有地方给企业解决这个问题,企业落户就有困难。

    其次是劳动力的问题,需要考虑究竟有没有足够数量的,具备相应文化素养及知识水平的劳动力可用。

    另外,在产业布局上,也会产生一定的规划冲突。还有一点就是地方政府对企业的税收政策吸引。综合种种因素,招商引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除去我说的地方政府层面的种种考虑,还有企业自身的调研体会、投资规划及资金承受能力等。

    NBD:从宏观调控的角度看,如何促进您所在地方的经济发展?

    地方官员:从社会手段看,我认为可以给企业适当的扶持,一个是名义上的扶持表彰,还有经济手段,也就是从政府现有财力当中,拿出一部分来当做基金,对有成长价值的产业及企业展开补助,甚至进行奖励。

    NBD:从产业链发展的角度看,下半年应如何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地方官员:我们可以拉长产业链,我们在规划发展时,就要兼顾高端、中端、低端等不同类型的产品,调节好不同类型产品的比例。推动产业链中资源循环利用,比如A企业的废弃物形成B企业的原材料,在拉长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全产业链。

    其次,我们还应该把产业链做宽,我打个比方,比如机械加工这一块,可以生产客车配件的某一家企业为龙头,带动一大批和其类似的企业,把汽车配件这个行业做全了,不管是汽车门,还是小小的雨刮器,产业链都能覆盖,这就是做厚、做宽。

    在上述基础上,不能忽视的一点是,接下来要加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系去年11月国家提出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义,制定合理规划。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一家小企业的告白:虽有“微刺激”更想松松绑

    下一篇

    微刺激清单拆解——如何稳增长?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