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疑云挥之不去。
昨日下午开盘,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F1409密集成交多笔大额买单,仅10分钟内成交量逾4亿元,随后该合约量价齐升。受此异动刺激,市场“降准”预期重燃。
实际上,近期多条线索皆让市场嗅到了“降准”的味道。上周李克强总理在内蒙古考察时的讲话,被市场解读为“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以缓冲短期内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同时传出的“央行对国开行3000亿元再贷款”等微刺激传闻,亦加重降准预期。
多位市场人士认为,这些迹象显示,决策层正在努力推进降低融资成本、改善流动性,而国债期货的异动则是机构资金豪赌货币政策宽松之举。
如此强烈的“降准”预期并不奇怪。因为最近两个月实体经济环比增速较1-2月份温和走强,但仍低于潜在水平,产出缺口自年初以来持续下降。房地产领域自2014年以来需求持续疲软,同时,政府对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加强监管,而由于同业业务大部分与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债务有关,因此,同业业务去杠杆化可能在短期内增加房地产市场风险。这些都被认为是短期中国经济下行的潜在风险。
澳新银行刘利刚认为,由于通缩风险上升,实体经济增速放缓,因此央行可能会放松货币政策。
具体逻辑在于,尽管央行可以通过短期公开市场操作来维持宽松的流动性,但目前较低的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并未有效传递到借贷利率上。在五月上旬,虽然2014年第一季度的市场流动性宽松,但加权平均借贷利率仍处于7.18%的高位,仅低于去年第四季度2个基点。
同时,目前大中型银行仍必须维持20%的存款准备金率和75%的存贷比,只有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并调低最佳贷款利息,才能从真正意义上降低中国企业的借贷成本。
进入五月下旬,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和货币政策之间的不一致性不断增加,更多机构开始预计政府将出台放松措施,包括降准等。
但也有机构认为,仅以最新金融数据来看,虽然信贷增速进一步小幅放缓,但整体信贷环境仍然较为宽松。民生证券、海通证券、安信证券等认为所谓政策微调,并不意味着启用全面降准工具。其逻辑在于:“新常态的框架之下,政府的宏观管理思路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未来走老路、搞总量刺激政策的概率不高”,而降准仅可能出现在“经济动能明显滑落”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