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定价与资产管理“两张皮”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类高现金价值保险更像是资金池。借助银行、第三方网络渠道,迅速实现吸金目的,然后将这些资金迅速投入资本市场,通过赚取利差收益,以期覆盖日后的给付与赔付。
然而,保监会在实际暗访和调研时发现,在一些保险公司内部,产品部和投资部互不交流、各干各的,产品定价与资产管理呈现出“两张皮”。这就导致了这些保险公司的“资产与负债匹配”存在严重的错配风险。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保监会去年在摸底排查时发现,有一家中等规模以下的寿险公司,竟存在“先圈保费后找项目”的荒唐之举。“这家公司在去年两个月内卖了大约五六十亿的高现金价值保单,结果到最后没有找到合适的资产项目进行匹配,只好投到了国债回购上。”
如是荒唐之举,绝非个案。根据对多家保险公司的采访调查发现,以目前中小保险公司热卖的高现金价值产品来看,产品的负债久期基本在两年之内甚至更短,但资金成本却高达6%至7%。为覆盖如此高企的资金成本,保险公司不得不将这些短期资金配置到收益率较高的中长期资产项目上去,如房地产、信托计划等。
这是典型的“短钱长投”错配,即负债端较短,资产端较长。“短钱长投”与保险业常见的“长钱短用”有着本质不同,短期来看这种错配更存在流动性风险,将导致保险公司的业务发展和现金流高度依赖新业务,盈利和偿付能力高度依赖投资收益,发展的不稳定性问题较大。
在保险资产与负债管理中,需要保险公司建立包括投资、精算、销售以及财务等各个部门紧密合作的体系结构,并保证各环节的信息沟通顺畅及时。
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资产管理,由保险机构的资金运用部门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负责;负债管理,由产品开发、定价与销售等部门负责。资产负债管理没能有效贯穿保险产品设计、准备金提取、投资策略、流动性管理等多个业务流程。
顶层设计缺失
对于寿险业身患“三高”症现象,监管部门正保持着密切关注。知情人士透露称,部分保险公司年初接到保监会指令,要求就目前高现金价值产品所引发的“短钱长投”新现象进行深度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后上呈至保监会。
一位监管人士向记者证实,已在调查中发现严重个案,并进行了高管谈话等“软”约束。“对于有投资冲动的一批中小保险公司,我们不止一次提醒过公司高管,你们把这么多钱投到房地产等项目,负债端却越来越短,现金流到底怎么样?近年来,不少保险公司从基金、证券行业高薪聘请了一批投资人才,这些人自认为很了解投资,但保险行业和他们原先所在的行业特性不一样,讲究的是资产与负债相匹配。”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样的“软”约束恐收效甚微。“在对资产负债管理的监管层面,缺少一个顶层设计。”
事实上,保监会早在一年前便成立了保险资产负债匹配监管委员会,但此后未见有政策落地。不过,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近日透露,今年会加大资产负债匹配监管,从制度层面推动保险机构加强内部资产负债管理建设,实现资产负债管理由“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变。
对于资产负债匹配“硬”约束的建议,业内资深人士的可参考观点是:将退保金纳入资本监管,以此限制承保业务部门盲目提高保险负债成本,并强化保险投资部门或保险资管公司要以“绝对收益为约束的相对投资收益”为业绩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