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金喆 贺文婷 发自三亚
每经记者 金喆 贺文婷 发自三亚
在许多三亚人眼中,一年只有两种季节:淡季和旺季。
淡季里,大批亮着空车灯的出租车在城区和海边一圈圈转悠,海边一线海景房只星星点点亮着几家灯火;而每年11月持续到第二年春天是旺季,对于商家来说,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挣钱机会。而在三亚人眼里,春节既最热闹,也最难熬。
摊主:旺季收入能翻几倍
5月的三亚气温已经爬上了摄氏33度,空气中伴着燥热和海腥味。陈永强(化名)缩在不足3平米的铺面里等待顾客,他老婆正在人行道上清理刚从果园运过来的新鲜荔枝。
第一市场位于三亚市区中心,是三亚品种最全的农贸市场。几年前经游客传开以后,不少外地人“慕名而来”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夜色下三亚人气最旺的地方。
陈永强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一家三口在第一市场卖了20多年水果,每天早上10点开门,晚上12点收摊。
现在是三亚芒果的收获季节,苹果芒5元(500克,下同),青皮芒7元,黄皮芒11元,澳芒13元。在这条街做水果生意的有十多家,陈永强的价格和档口位置都不占优势。令陈永强更加烦恼的是,三亚即将进入最炎热的季节,水果保质期会越来越短,现在又是旅游淡季,每天上门的人不多。
“有时候运气好,一天有十几二十个人,有时候半天都等不到一个顾客。在这条街上做生意的价格相差不大,我们只能等人上门。”陈永强说。
一般来说,类似的情形要从每年春天后持续到11月左右,陈永强一家三口平均每人每月只能赚到3000元到4000元,但到冬天旺季的时候收入就会翻番甚至上万元。
陈永生说,大多数人来海南首先要吃芒果,但冬天芒果产量下降,进货价翻倍,成倍激增的游客使供求关系发生颠覆性改变。“青皮芒比较好种植,产量还能保证,春节左右价格最少10块,澳芒就要到30到40块。我一般在年前就回家过年,有些人春节也做生意,就卖得更贵。”
来自湖南的小王在一家海鲜加工店门口卖椰子,每个10元,比市场价贵3到4元,但丝毫不影响小王的生意,现在每天至少卖20个,旺季则是供不应求。“来这吃饭的每桌海鲜人均不少于100元,这几块钱不算什么。”
在陈永强和小王们的眼里,来三亚的都是有钱人,尤其是春节来的人普遍对价格不敏感,酒店、吃饭等其他消费都贵,“也不在乎这几十块钱”。
的哥:只要肯干就能“捞一把”
而在三亚的出租车队伍里,大批来自四川、安徽等地的外来司机在这里“致富”。一位出租车司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他每月能挣到1万元,这一水平甚至比他在北上广等城市都要高。
老李在三亚开了十多年出租车,已经把孩子老婆都接过来了,租住在城区一套一居室里,每月租金1000元。他说,以前三亚计程车不打表、漫天要价,规范运作后生意更好做了。
与很多人一样,老李正是冲着三亚节假日强大的“吸金能力”而来。无数旅游界前辈的辉煌创业史告诉老李,春节是三亚的黄金赚钱期,去度假的东北人尤其多,只要肯干就能 “捞一把”。于是,他就来了。
老张祖籍哈尔滨,半年前从单位退休后与侄子来到三亚 “创业”,租下三亚湾附近的一套海景三室两厅做家庭旅馆,一年租金4万元。春节时,三亚的五星级酒店一晚房价普遍在4000元以上,三星级也要冲上1000元。老李介绍他的房间春节200元一晚,整洁安全,供不应求,与其同档次的家庭旅馆在500元以上。 (应采访对象要求,以上均为化名)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