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3D打印去年产值20亿回报或需5~10年

    2014-05-08 00:31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马玥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马玥 发自北京

    “3D打印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制造技术,是对传统制造技术有益的补充,而不是要全面替代传统制造技术。”5月6日,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对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多家媒体表示。“3D打印技术不是什么都能做,3D打印技术未来一定要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他表示,未来3~5年将是一个很大的契机,预计3年后产值能达到100亿元。

    此外,罗军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3D打印在工业、生物医学、文化创意领域的应用,今后至少是上万亿级的市场,而且还将带动材料、软件、教育培训等庞大的产业集群发展。

    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的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3D打印产值接近10亿元,2013年,达到20亿元,预计2014年这一数字将为40亿~50亿元,而3年后产值将达100亿元。

    对于项目回报,罗军表示,目前,3D打印还处于起步阶段,要真正实现回报,还需5~10年。

    罗军表示,在国内,大多数目光还紧紧停留在桌面级3D打印机,严格意义上说,桌面级3D打印机的科普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未来3D打印最核心的技术主要集中在工业级和生物医学级领域。

    罗军称,大致看来,目前3D打印在文化创意、工业、生物医疗、建筑等领域的市场分别为30%、35%、30%、5%。

    不过,目前国内的3D打印产业依然处于“小而散”的状态,缺乏绝对的龙头企业和龙头人物引领,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没有打开应用市场。原因在于,首先,3D打印技术本身不是一项替代性很强的技术,没有找准市场定位;其次,3D打印技术不是万能的;第三,“小而散”的行业格局,不利于新兴技术发展。

    罗军对记者称,由于3D打印技术不是一项替代性很强的技术,加之3D打印行业普遍存在“小而散”的不利结局,导致用户观望的多,深度了解的少。要有效打开应用市场,除了科普教育外,还需要搭建公共性应用服务平台,促进企业抱团发展、集聚发展。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泰格医药一天“吃”两公司 意在打通产业链

    下一篇

    OLED电视“韩潮”分流:三星拟暂缓扩厂 LG快马加鞭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