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不意味着新股发行节奏与之等同。基于“受理即预披露”的现行披露制度,集中预披露只是企业在递交申报材料后的常规动作,与发审会召开、新股发行无必然的时间联系。
半个多月来,已有273家首次公开募股(IPO)在审企业在证监会网站预披露了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从证监会安排来看,6月30日前,在审的600多家企业均需履行预披露环节,也就是说,未来一个多月时间,预披露将持续。
但这并不意味着新股发行节奏与之等同。基于“受理即预披露”的现行披露制度,集中预披露只是企业在递交申报材料后的常规动作,与发审会召开、新股发行无必然的时间联系。
值得注意的是,拟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有效期是6个月,如果6月底之前,已经进行预披露的企业还未上发审会,那么它们将面临新一轮的财务资料更新。业内人士指出,按照目前证监会的审核节奏,受理时间靠后的在审企业,未来可能要经历多次申报材料更新才能拿到核准批文。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指出,监管层对预披露材料的真实性将从严把关,如果出现市场质疑,即便企业已经过会,也需履行相应程序,监管层将对其材料是否需要重新提交发审会审核进行裁量。
集中预披露 不等于集中发行
预披露是近期市场讨论的热点,从4月18日起,证监会每晚都会更新一批在审企业的招股说明书,随着集中预披露节奏的加快,截至目前,已有273家企业披露了申报材料。
有市场人士担心,A股IPO再次启动的步伐加快,集中预披露将伴随着集中发行,给市场带来不可承受之重。
实际上,这是对IPO审核流程的“误读”。有业内人士指出,集中预披露不等同于集中发行,更不等同于集中上市,从预披露到发审会,中间需经过反馈会、见面会、预披露更新、初审会等四个环节,现行披露规则要求“受理即预披露”,将原来的预披露时间节点提前,所以造成了近期预披露公司数量增多的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预披露的企业均上市在即。
IPO审核节奏还是按正常程序进行,从近期证监会召开IPO发审会的频率来看,每周审核6至7家企业基本符合证监会审核制度安排及审核能力,这同时也释放了一定的政策信号,未来发行审核工作将趋于常态化,市场的融资功能将逐渐恢复,但新股发行节奏要兼顾市场的可承受力度。
近期来看,中止审查与终止审查的企业数也在不断增多,据统计,截至5月4日,沪深两市IPO中止审查企业为60家,终止审查企业为35家。仅上周,就有24家公司主动申请中止审核。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企业在此时提出中止审查或与近期开展的信披抽查有关,由于此轮排队企业有特殊性,经历了一年半新股停发的空窗期,部分企业财务数据不再光鲜,但又不愿意失去目前相对“珍贵”的沪深市场首发渠道的排队机会。
与此同时,监管层明确将对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进行抽查,一旦发现企业信披存在问题,证监会将辅之以严厉的监管措施,这让有的企业有所忌惮,就打算先行观望再作权衡。
“随着6月底时间大限的来临,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中止审查。”上述业内人士分析称,当然,那些不符合上市要求、不愿苦等首发通道的企业也将逐渐离开IPO排队通道。
此外,对于已过会但仍受市场质疑的企业,监管层将适时启动会后事项程序,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表示,过会企业被媒体、投资者质疑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问题时,按照首发股票审核工作流程,发行人及其中介机构应向发行部提交相关材料,进行解释说明,发行部相关监管处室则按要求提出处理意见,如需重新提交发审会审核的,则应按照会后事项相关规定履行内部工作程序。
预披露企业 或需多次更新申报材料
不管是预披露材料的公示,还是审核节奏的推进,均基于目前已在排队序列的600多家存量的拟上市公司,A股已经整整22周没有新申报企业被受理了,最后一家排队成功的企业是武汉农尚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它于2013年12月6日加入到了创业板排队队伍,而深交所中小板与上交所主板的待审企业更是自去年11月29日就已暂停扩编。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新股“堰塞湖”亟待消化,已经处于排队通道的600余家公司,从当前的审核节奏来看,需要2~3年才能完全审核结束,监管层发布多项政策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通过多渠道分流和放宽海外上市条件,鼓励企业转向“新三板”和债券市场融资。
“从考虑企业上市成本的角度出发,目前监管层或有意疏导试图上市的企业去其他市场融资发展。”该人士指出,短期来看,排队名单“零申报”仍将继续。
与此同时,一般情况下,拟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有效期为6个月,到期后可以适当延长,但很少超过7个月。也就是说,如果6月底前,已经预披露的企业还没有上会,就需要更新财务报表,如果发行人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且逾期3个月未更新,证监会将直接终止审查。
有投行人士指出,按照目前每周6~7家的审核节奏,受理时间靠后的在审企业,未来可能要经历多次申报材料更新才能拿到核准批文。比如上述的武汉农尚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它可能需要3次以上的财务资料更新,直至该公司核准发行为止。
据了解,更新财务信息并非更新数据这么简单,更新完的报表仍需经过专业机构审计,这一过程通常要一到两周时间。
预披露 为注册制改革打基础
不断更新财务资料,无疑增加了在审企业的上市成本。
“但作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中的重要环节和制度内容,准确、及时、有效的预披露材料将成为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抓手和环节。”上述投行人士指出,此前“挤牙膏”、“闯关”式的披露将大大减少,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质企业将出现。
同时,披露时间的加长,为机构及个人投资者审慎投资决策提供了可能,该人士指出,媒体的监督,市场人士的“挑剔”,为拟发行企业塑造了更为严格的监督环境,也有利于下一步的新股发行合理定价。
但需强调的是,在推进注册制改革背景下,此轮新股发行强调信息披露的真实性,相对淡化了监管层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判断,这就需要投资者适应新规则,认真阅读发行人公开披露的信息,自主判断企业的投资价值,自主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股票依法发行后因发行人经营与收益变化导致的风险。
毕竟,新股发行在强调“卖者有责”的同时,也在逐步树立“买者自负”的观念。
新股发行改革在持续推进,伴随着IPO的即将启动,包括“受理即披露”的预披露制度在内的新股发行改革措施将逐渐实施和落实,维护资本市场的优良生态,需要包括发行人、中介机构、投资者、监管层在内的市场各方履职尽力、归位尽责,为注册制改革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