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习近平:新疆工作多算政治账 少算经济账

    人民日报 2014-05-04 09:21

    4月27日至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新疆考察,对做好新疆维护社会稳定、推进跨越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民族团结、加强党的建设等工作进行调研指导。

    “凡是符合人民愿望的事就是党奋斗的目标”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新疆问题的总钥匙。总书记十分关心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他每到一地,每召开一个座谈会,都要问发展,谈改革,说民生。

    一路上,总书记反复强调,发展仍是解决新疆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切实抓好。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

    发展的目的,最终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400多万绿洲居民彻底改变伐薪烧炭生活,南疆42个县市全部进入“气化时代”;累计完成农村安居富民工程、定居兴牧工程和城镇保障性住房170多万套,惠及全疆四分之一人口;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比例大幅提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全覆盖……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民生投入力度空前,民生保障成效显著。

    白杨挺拔,春花绚烂……

    南疆四月,生机盎然……

    5年前,总书记曾经到过南疆,到过喀什;5年后,总书记再次来到喀什,整洁的城市环境,崭新的安居富民房……他从心底里为喀什的变化感到高兴。

    喀什地区的疏附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28日上午,总书记来到该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看望干部群众,走进维吾尔族村民阿卜都克尤木·肉孜家。

    总书记的到来,让一家人喜出望外。喜笑颜开的主人按照维吾尔族款待贵宾的习俗,给总书记戴上一顶小花帽。总书记一一察看了起居室、厨房、牛羊圈、果园、农机具,详细了解全家生产生活情况。阿卜都克尤木告诉总书记,去年政府补贴了2.85万元,才建起砖木结构新房。

    院子里停放着4台拖拉机,阿卜都克尤木又笑着告诉总书记,买这些拖拉机花了10多万元,政府补贴了2.6万元。“谁开?”“表姐和兄弟都会帮着开。”

    西瓜、草莓、核桃、杏、茄子……果园里种了不少瓜果蔬菜,阿卜都克尤木一一介绍,热情邀请总书记在果实成熟以后来尝一尝,总书记高兴地说:“好,我想到时瓜一定很甜、很好吃。”

    在院子里,总书记同乡村干部和村民围坐一起,拉起了家常。阿卜都克尤木的父亲肉孜是村里的老支书,老人激动地站起来,将右手放在胸前,以这种特有方式表达感激之情:“党的惠民政策非常多,小孩上学有营养补贴,老人看病有医保。农业补贴也非常多,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等,保障性住房也有补贴。补贴太多了,用双手十个手指头都数不完……”

    大学生村官伊斯拉皮力、文艺演出队队长努尔麦麦提、托克扎克镇镇长阿依古丽抢着发言,说变化,谈感受,道愿望。民间艺人佧伍力·麦麦提用新疆传统乐器艾吉克演奏起《最美还是我们新疆》。动听的旋律,优美的曲调,在这个维吾尔族小院里回响……

    总书记对阿卜都克尤木说,看到你们家生活有这个水平,我很高兴。我来看你们,就是要验证党的惠民政策有没有深入人心、是否发挥了作用。凡是符合人民群众愿望的事,就是我们党奋斗的目标。我祝愿你们在党的政策扶持下生活得更加幸福。

    今年3月,新疆启动“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全疆20万名机关干部将在3年内轮换一遍,下到广大基层单位。

    总书记详细了解了村级组织为民服务和“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组工作情况。一见驻村工作组组长、自治区委党校副校长孙克宁,总书记就问他:“在村里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孙克宁回答说,工作组在这里就是要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协助村里组织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促进宗教和谐,加强组织建设。

    党员活动室里,十几位村民代表正在向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提意见。“都提了什么意见?”总书记问。

    驻村工作组马琳一一汇报……每听一条意见,总书记都详细追问,具体了解存在的困难,叮嘱地方干部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

    促进少数民族就业是新疆民生之本、稳定之基,是增加群众收入、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关键一环。在村便民服务中心,总书记向工作人员详细了解就业帮扶情况,表示“就业工作最要紧”,要抓紧抓好。

    “我们要有一个坚强的基层政权。”总书记叮嘱身边的干部,“希望你们搞好干部培养,积极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村党支部建设好。希望你们的生活像刚演奏的乐曲一样:最美还是我们新疆!”

    新疆素有“水果之乡”的美誉。28日下午,总书记来到乌鲁木齐的新疆果业集团有限公司。这家企业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线上建网站、网店,线下在各地建立展示直销中心,发展连锁店、加盟店等方式,快速销售1000多个以果产品为主的名优特农产品[0.00% 资金 研报],年加工、物流配送100万吨,去年销售额近15亿元。

    展厅内,各种干果产品琳琅满目,总书记边听介绍边应邀品尝,夸赞树上干杏“别有风味”、若羌枣“味道好”。拿起袋装葡萄干,他问:“没用化肥吧?”看到一包和田大枣标价190元,他问老百姓能得到多少收益。“你们有品牌吗?”“新疆果品和中亚趋同,如何进一步打造优势?”……

    临别时,总书记说,办好物流企业,对产业发展有很大的推动。希望你们继续努力,把新疆特色资源进一步开发好,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多作贡献。

    28日下午,总书记同和田、喀什、克州、阿克苏、巴州等南疆5个地州的负责同志座谈。他语重心长地说,南疆发展要因地制宜,粮食、棉花、果业、牧草业和畜牧业覆盖绝大多数农户,要教会农牧民先进生产技术和市场经营方式,帮助农民增加收益。丝绸、地毯、和田玉,都是发展方向,一定要抓出实际效果。一招鲜,吃遍天,一村一业,一乡一品,农民就会受益于此。

    总书记强调,发展二、三产业,开发项目、建设重点工程,无论谁投资,都要注重增加当地群众就业,促进当地群众增收。办教育、卫生、水利、交通等民生实事,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做得到才说,说了就做到,使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要通过抓发展、惠民生,让群众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日子越过越好。

    新疆,地处古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带。去年9月,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四国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

    这次考察途中,他强调,新疆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把自身的区域性对外开放战略融入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去。

    “如果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起来,新疆将可能成为繁华的中心。不要说别的,乌鲁木齐现在是方圆1500公里最大的城市,到那时,将是一个怎样的景象?”总书记的描述,深深鼓舞着新疆各族干部群众。

    “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

    “天山雪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

    自古以来,新疆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千百年来,几十个民族在天山南北辽阔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和睦相处,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为增进各民族了解和沟通,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多年来,新疆持续开展国家通用语言和本民族语言的双语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考察期间,总书记来到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了解双语教学情况。这所学校现有学生410名,12个班都是双语班。

    校门上方,题写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标语,总书记边走边念,称赞“写得好”。

    远处传来学生们琅琅的读书声。指着漂亮的教学楼,校长阿伊努尔·阿卜杜喀迪尔告诉总书记,教学楼是新建的,音乐室、阅览室,什么都有,条件很好。

    总书记走进六年级一班教室。

    “起立!”“习爷爷好!”全班同学齐声向总书记问好。

    “你们好!”总书记也微笑着向同学们问好。

    黑板上,写着“做客喀什”4个汉字,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学习汉语课文。听了美合日阿依、如克耶两位同学用汉语分别朗读了课文的一个自然段,总书记夸奖她们汉语识字量大、发音准、读得好。

    “上学之前会说汉语吗?”总书记问。“不会,上学以后学会的。”如克耶用流利的汉语回答。

    总书记又问坐在前排的再努然姆同学:“你家离学校远不远?”“不远。”“长大想做什么?”“当一名老师。”再努然姆干脆的回答,赢得在场所有人的掌声。

    在汉语教研室,总书记向老师了解学生家长是不是都支持双语教育,覃利英老师回答,都很支持。总书记问她“会不会维吾尔语?”覃利英说:“会一点,还在学。”总书记鼓励她把维吾尔语学好,更好教孩子们学好汉语。

    课间时间到了,同学们兴高采烈跑到操场上,跳绳、踢毽子、玩足球,几名女同学把毽子踢出了花样…… 见到总书记,同学们围拢过来,总书记走到孩子们中间,同孩子们合影留念。

    “爷爷再见”“欢迎下次再来”……孩子们挥舞着小手,向总书记道别。总书记祝同学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离开学校时,总书记关切询问当地学生初中毕业后升高中的情况,嘱咐老师们:“少数民族孩子双语教育要抓好,学好汉语将来找工作会方便些,更重要的是能为促进民族团结多作贡献。”

    增进民族团结,是总书记这次调研中时刻关心的问题。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从喀什到乌鲁木齐,从同村民交流到同自治区领导座谈,总书记反复强调:“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新疆的问题,最难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

    总书记强调,当前新疆民族工作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民族关系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特点,对我们做好民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天山南北。

    “宗教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自古以来,多种宗教在新疆并存。

    怎样在新疆更好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是总书记一直思考的问题,他明确指出“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就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

    28日上午,在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听说吐尔逊·马来提老人是村里清真寺的伊玛目,总书记随即向他详细了解清真寺管理和村民开展宗教活动的情况。

    吐尔逊对总书记表示,感谢党和政府对宗教人士的关心,自己平时在讲经解经时注意宣讲党的好政策,让群众更好理解。

    “这种做法很好。”总书记说,宗教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积极宣扬有益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好的理念,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只有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各项事业才能蒸蒸日上。

    30日上午9时30分许,拥有近120年历史的乌鲁木齐洋行清真寺,迎来了一位特殊客人:总书记按照伊斯兰教的礼仪,脱鞋走进大殿。

    “哪年修的?”“能容纳多少人礼拜?”“讲经一次多长时间?”“来的外宾多不多?”……总书记同伊玛目穆合特热木·谢日甫江等亲切交谈,了解这座清真寺的来龙去脉和有关情况。 寺管会理事长白克力·亚克甫对总书记表示,请您放心,我们以后会努力把清真寺建设和管理得更好。

    为了更多了解宗教界人士的想法,30日上午,总书记在乌鲁木齐同20位新疆宗教人士代表进行了座谈。在听取3位伊斯兰教代表人士和1位佛教代表人士发言后,总书记表示:“作为一种文化,我很注意看宗教方面的著作,宗教在劝人向善方面有很多智慧,有很多有益的阐述。”

    总书记对宗教界人士提出了殷切期望:“我们要把新疆建设得越来越美好,让新疆各族群众生活得越来越好,就不能让新疆陷入动荡、陷入倒退。这是党和政府的责任,也是新疆广大宗教界人士的责任。我相信,新疆广大宗教界人士一定能够深明大义、站稳立场,从自己的职责出发,为祖国和新疆改革发展稳定作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

    专家:现行节假日安排有不科学之处

    下一篇

    公务员聘任制或是换了外套的铁饭碗:3年零淘汰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