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产品、极致产品会带来更好的销售。”近日,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在国内某论坛公开表示。
颠覆了传统汽车制造的特斯拉,在全球汽车界刮起了一阵强劲风暴。如今,特斯拉亦被外界与苹果相提并论。谈及其成功的经验,“产品至上”备受马斯克的推崇。
纵观地产开发界,力求“将产品做到极致”这一理念仍不乏追求者,绿城、仁恒、中海的产品都备受购房者和业内人士所青睐,从而与擅长资本运作的一线房企们 “分庭抗礼”,成为对抗全球资本化运作发展企业思维下的另类“标杆”。
而在成都房产界,万华旗下项目早已成为吸引外地来蓉房企 “宾客”们群贤毕至的地方,先是“麓山国际社区”、如今是“麓湖生态城”。2013年,并未大力推盘,“麓湖”仍取得了23亿元的签约销售额,位列前列。在资深业内人士看来,万华的成功哲学在于,是地产界的“极客”思维与资本力量的对抗。
“房企应该更加关注产品本身,而不是去迎合政策单纯强调利润率。大浪淘沙,房地产行业成熟之后应该是稳定和专业的。”成都万华投资集团董事、总裁罗立平如是阐释公司的开发理念。而在他领率下的“麓湖”打造经验则是:“不复制,用改变的思路确保了每个产品都是限量版的”。
地产开发模式之辨:资本与技术对决
身为房地产业“一哥”万科新领航者的万科总裁郁亮,马年伊始先后向海尔、小米参观学习。
“65岁的张瑞敏,在一半的时间里,表现得像北京车库咖啡里一位互联网创业的IT极客,正在忽悠投资人。”《万科周刊》如是描述与海尔的交流情节,尽管海尔也认为,他们的互联网转型还在路上。
“因为海尔作为一个优秀的传统企业,在用移动互联网思维改造自己。”郁亮认为,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最重要的思想是平台、生态系统。
作为国内手机行业的颠覆者,小米又给了郁亮怎样的启发呢?在郁亮看来,小米在用互联网方式创造出以前无法想象的高性价比产品。同样的性能传统制造业会卖得很贵,但小米除了核心的研发、用户维护等功能外,生产环节通过整合资源外包,销售环节也通过互联网直供。
在外界分析看来,万科之所以拜师家电企业、互联网企业,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状况有着很深的联系。如今,持续多年的行业高增长开始进入修正阶段,囤地捂盘这种以时间换空间、赚取暴利的模式将成过去时。未来房地产行业的毛利率、净利率水平将向社会平均利润率稳步趋同。
回溯房地产行业发展背后的开发模式之变,驱动因素或包含四类:一是资源性驱动,因为房地产行业很典型是土地,就是有关系,能拿到便宜的地,由于土地本身的升值就可以赚很多。
其次是技术型驱动,企业在建筑的质量、产品、品牌上出现明显的差异化。业内认为,如绿城、仁恒、中海即是以产品取胜。
另外是管理型驱动,如果企业周转速度和战略判断能力、运营能力很强的话,它的发展、抗风险能力会强化很多。
最后就是资本驱动。这一种模式亦被认为是房地产发展的一大方向。“境外资本说这么一句话,在中国还有哪一个行业说排名第50名还有百亿的,没有了,只有房地产行业,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资金再多,规模再大,还是需要钱。房地产行业加速向资本化发展。”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市场委员会副秘书长、克而瑞信息集团企业战略部总经理陈啸天去年曾如是表示。
与资本驱动如今在业内不乏追求者一样,包括产品的技术驱动,亦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到和推崇。SOHO中国于2012年开始谋求转型,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也曾强调,“SOHO中国转型最核心的是要把产品做好”。
业内专家指出,在全球资本化运作发展的背景下,蜚声全球的企业中,比如说特斯拉、苹果等等,都是将产品做到极致作为自己的发展途径,“这类企业是不可复制的,同时也是当下全球资本化运作发展企业思维下的另类和对抗者”。而这样的对垒,在被素来认为是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开发界同样存在,未来将继续上演。
罗立平亦是产品驱动理念的追随者。“苹果的iPod、iPhone,它在不断地提供不同产品给消费者。以及奢侈品的LV等等,它们都是针对特殊客群来服务,并非以量取胜的。”罗立平认为。
“极客”思维的运用:万华押注“富裕时代”开发
将产品做到极致作为自己的发展途径,这契合了时下最为热络的“极客”思维。
“极客”,来自于美国俚语“geek”的音译。“走在未来之前,改变当下生活”是GEEK的精神内涵。
目前,国内房地产业界仍不乏通过绝不复制的产品拉动市场的开发商,比如浙江绿城等。
成都万华的开发历程是“极客”理念在房产界运用的体现。这样的理念运用实际房地产开发中,便有了万华旗下的“麓山”及“麓湖”项目的诞生。
罗立平说,麓山虽然配套很丰富,但是它还是一个社区级别的项目,成功在于“当初麓山抓住了近郊住宅渐成为主流的这种生活方式”,而目前 “麓湖就是城市的功能往外迁出来”,麓湖担纲“小型城市”功能的房地产开发。
“你就每次在做开拓者,不是简单在复制和拷贝。会觉得比别人走得累一点,比别人辛苦一点。但从商业模式上来说其实不是,我认为是更加长远的思维方式。”罗立平如是阐释着自己的开发理念。
成都万华也正以这种企业思路决定了整个企业的思维模式的变化,以万华为例,从人员架构上,整个公司的高管,设计师、工程师出身的比例超过80%,企业自身拥有全套的产品研发、产品设计、产品落地团队,其专业实力足以对抗三个国家甲级设计院。
同时,万华对于设计成本的投入更是毫不吝啬,50余家国外设计机构,100余位国际知名设计师是万华长期的合作伙伴,而这个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如今,万华已经布局全国,公司在海南的两个项目,分别是以养老地产和度假物业为主。
不追求复制此前的地产开发模式,却选择有些“另类”的发展路径,罗立平将其归结于打造面向 “富裕时代”的产品。“其实我们现在是在小康时代做富裕时代的产品,其实我们富裕时代还真没来,说真心话。”罗立平说。
罗立平身上有非常浓厚的产品主义情节。他常常在不同场合表达他的观点:我们不要做像上海或者北京的社区,我们也不是简单地希望和美国的某个城市看齐,或者试图成为某个伟大建筑师的试验场。“我们麓湖,就是我们自己。而在中国城市发展环境下,要成为自己,麓湖必须要找到自己的个性。”
万华成功之道:产品绝不复制 每一个都是限量版
“完美的产品、极致产品会带来更好的销售。”谈及其成功的经验,近日,马斯克在国内某论坛公开表示。
“产品至上”备受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的推崇。这恰恰也是麓湖产品的理念。
单套别墅总价动辄数千万,“麓湖”何以打动身份尊贵、眼光异常挑剔的高端买家们?产品是其核心。
成都万华相关人士曾透露,公司的销售客户,60%~70%都是通过客户口碑相传的方式而来,老客户介绍给新客户,形成了“麓山”、“麓湖”最坚实的客户基础。
“从企业角度来说,批量化和工业化不可能做出好的产品。万华将所有重心放在麓湖项目上,不复制,用改变的思路确保了每个产品都是限量版的。”成都万华相关负责人如是总结自身对于产品的追求法则。
在 “麓湖”中,5000万/套起的“黑珍珠”,是参观过该项目的人所必谈及的。然而,就整体而言,黑珍珠并不代表麓湖。
原来,麓湖的住宅产品从百万级的电梯高层到千万级的城市低密度院落,涵盖了高端住宅的各个形态。仅从外观上看,很难想象在当下复制风盛行的市场环境中,会有一个企业如此崇尚“创新”和“绝不复制”的产品精神。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麓湖的想法是将高端产品回归到建筑的本质,研究人的行为需求与建筑的关系,预判并引导居住者在未来的家庭生活需要入手,真正明白客户的生活需要的是什么:“这一点不仅仅影响着建筑空间功能的设计,更是以群体的需求为导向进行城市布局、社区规划和建筑设计”。
“如果将麓湖理解为一个居住项目,是不全面的。麓湖是建立于新兴产业和生态环境基础之上的,这也是基于我们对城市未来发展的细致研判。”对于眼下和未来楼市发展的路径,罗立平认为将会是市场不断细分的过程,更加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地产行业的各个细分市场都有机会,重点在于房企能不能在细分市场内将产品做到极致化。”
而在罗立平领率下的“麓湖”打造经验则是:“不复制,用改变的思路确保了每个产品都是限量版的”。
不过,这样的理念亦有风险。在一位资深业内人士看来,因为跑马圈地式的扩张,才能确保企业的长久发展。“对于万华的极客思维而言,产品本身源源不断的创新力才是一个企业最为安全的法宝。这个市场是多元的,要感谢大公司的资本化扩张对于市场的拉动,而有一类企业不想这种垄断式的竞争,他们更愿意靠智慧赢得一个稳定的市场。”该人士评价道。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