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合肥公布每位新市民需要财政支出15万元后,南京市政府近日也对外发布数据,每位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估算为27.48万元,其中政府承担13.14万元,个人承担14.34万元。
每经记者 查道坤 发自南京
随着合肥公布每位新市民需要财政支出15万元后,南京市政府近日也对外发布数据,每位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估算为27.48万元,其中政府承担13.14万元,个人承担14.34万元。投入较大的部分是,每位农民工的市民化,政府支付养老保障9万元、医疗保障1.44万元,个人需支付住房成本13.26万元。
而截至2012年末,南京全市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有177.62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21.76%,其中175.69万人没有南京户籍。因此,按照政府为每人承担13.14万元计算,仅此一项,政府就需支付2300亿元。
据了解,这些流动人口在住房、社保和子女入学方面都面临难题。在住房保障方面,只有1%的流动人口享有政府提供的保障房,34%住在单位宿舍或寄宿亲戚家,55%自己租房,还有10%的人购买了商品房。在子女教育方面,55%让子女在老家读书,60%的流动人口认为孩子进公办学校的最大障碍是缴纳借读费。
新型城镇化除了使本地农村人口市民化之外,流动人口的市民化也是核心问题之一,“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或者说农民工的城镇化,实质就是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均等化,包括农民工的住房、就业和社保问题。”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农民工市民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来看,保障性住房是主要支出,长期来看,社会保障是支出的主要资金,2300亿元只是一个大概,随着社会福利的不断增加,投入还会更多。”张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农民工市民化资金投入巨大,但流动人口已经成为一个城市新增劳动力的主要来源,他们为城镇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让农民工市民化,是必然、且重要的举措,有利于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并能赶在人口红利消失前,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区域经济专家刘维新教授对记者说。
在张健看来,除了政府为农民工市民化埋单外,社会资本也可吸引进来,加速农民工市民化,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可以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保障房建设,为政府分担一部分资金投入,也可以缓解地方政府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