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杜冉乐 发自成都
每经记者 杜冉乐 发自成都
4月21日,四川省政府发布了《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一周前国务院公布今年11项重点工作之一——“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的地方版本。
《意见》提及,要强调企业投资主体地位,除了涉及国家一些关键领域之外,政府不再审批企业投资项目,精简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大力拓展直融渠道。更为关键的是,要以金融、铁路、能源、电信等行业和健康、养老等服务业等领域为突破口,加快向民间资本开放。在增强地方金融服务上,加快推进民营银行筹建,探索组建地方金融控股集团。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四川已开了几次会,凡是国务院下放的权力,四川都要下放,而其他一些能够下放的,也会逐步下放,政府将发挥引导与管理作用。此外,四川打造地方金控已有很多有利条件,关键在于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
企业投资主体凸显
随着改革的持续推进,企业将重归真正的市场主体。《意见》要求,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政府不再审批企业投资项目,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
“企业项目自筹资金、投资,本是一个市场性的行为。这次改革,就是要让政府起到引导与管理作用,进一步完善投融资体制,符合改革大方向。”盛毅表示。
按照国务院相关规划,今年内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在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刘成玉看来,这是政府为自己晒出的负面清单、权力清单。
《意见》还强调,凡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要求必须在项目核准之前办理的审批事项,一律不作为核准前置要件,理顺和解决前置条件相互交叉、互为前置的问题。
即便是涉及前置条件,早在2013年底,发改委、国土部、环保部、住建部与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改进规范投资项目核准行为加强协同监管的通知》,要求各地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下放部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权限的通知》、《环境保护部关于下放部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权限的公告》、《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同步取消和下放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依法受理申请人的申请,做好前置条件办理工作。
鼓励民资加快进入
《意见》强调,凡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依法平等向民间投资开放。要深入贯彻“新非公36条”,切实落实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但涉及民资的“非公36条”等依然面临落实难的问题。
因此,按照《意见》要求,采取放宽市场准入、购买服务、以奖代补、贴息等多种方式,引导和鼓励民间投资加快进入。以金融、铁路、能源、电信等行业和健康、养老等服务业以及市政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危旧房棚户区等领域为突破口,加快向民间资本推出投资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强调,研究建立省内铁路市场化运价机制和土地开发收益支持铁路建设等配套政策。
“首例纯地方版”城际铁路的川南铁路,从前不久对外发布的出资方案来看,至今仍没有民资愿意主动参股。曾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铁路系统人士表示,铁路投资周期长,收益分配体制仍未根本性改革,民资都担心投资不好收回等。
刘成玉表示,对于原本国有垄断领域,民资很难进入,即使在推进混合所有制背景下,能否做到同股同权,也值得谨慎思考。不过,在他看来,金融领域推进改革的难度会小一些。
地方“金控”探路
除了要规范地方发债和大力提倡直接融资之外,《意见》还强调要“支持组建市(州)金融法人机构,加快推进民营银行筹建,探索组建地方金融控股集团。”
“金融领域的改革步伐是比较大的,目前还差存款利率市场化,以及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刘成玉表示,实际上,在存款利率市场化上,银行理财产品已经起到一定的作用。
打造地方金融控股集团,塑造中国版的“淡马锡”,已成为当前各地政府及相关企业整合金融资源的重要目标。
长江证券研报认为,金融国资改革应学习淡马锡模式,其内在动力是金融的混业经营,“一些资源优势突出、所属金融企业竞争力较强的地方金融国企,有望在治理结构优化、激励机制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赢得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
公开资料显示,去年下半年以来,仅在四川地区,以宏达集团、蓝光集团等为代表的知名川企欲组建“蜀商银行”。其中,宏达集团相关负责人曾多次向媒体公开表示,公司要打造金融控股集团。目前该公司控股四川信托、宏信证券与参股德阳银行等,其“金控”野心逐步明晰。
(实习生丁舟洋对本文亦有贡献)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