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马蔚华:互联网金融割裂银行与客户的联系

    2014-04-22 01:21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席大伟 发自南宁    

    每经记者 席大伟 发自南宁

    原招商银行行长、香港永隆银行行长马蔚华,原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昨日(4月21日)出席了2014中国绿公司年会之“银行业:冲击与机会”的讨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场了解到,在当前经济情况下,互联网金融等话题自然成为讨论的核心。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最大挑战,不在于抢走多少份额,我们最担心的是它割断了我们和客户之间的联系。”马蔚华如此表示。

    马蔚华认为,从未来看,金融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互补是大势所趋。就具体挑战而言,主要包括三点:第一,互联网思维方式是开放的,是互通互联的,是在一个平台上的,众筹、众建,甚至可以和客户一起开发产品;第二,互联网支付可以绕开银行账户,直接完成交易,最担心的是割断了银行和客户之间的联系;第三,互联网企业更多追求情景化营销,这些场景极大地增强了用户的粘性,割裂了传统银行与客户的互动。

    马蔚华还表示,互联网金融不在于分食了传统银行多少利益,而真正的挑战是用互联网模式做事情。

    不过,杨凯生则认为,目前最新数据是余额宝资金约5000多亿元,但银行业资产是150万亿元,对银行业不构成颠覆性冲击。

    民间有一种说法,“余额宝提高了社会融资成本”。对此,马蔚华说,“余额宝”之类的吸引力在于效益高,要不然怎么能把存款吸收进来。但存在余额宝的钱90%是作为银行的同业存款,又存回银行,那么商业银行又付给它多少回报,这是变相逼迫银行提高利率。

    马蔚华强调,不是单纯地说,能不能抬高市场利率。将来一旦利率市场化以后,不合理的、特别低的利率,肯定要提高。(余额宝)让利率市场化加快进程。

    同时,杨凯生表示,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还是有影响的。第一,由于余额宝许诺的收益比银行活期存款要高,因此有些银行资金比较富裕,有些银行资金相对紧缺,这就构成了存款在不同银行之间的一种结构调整;第二,银行品种也出现了调整。比如,余额宝大部分资金回到银行,原来在银行表现储蓄存款甚至企业存款、个人储蓄存款,现在成为同业协议存款,存款品种发生变化。

    杨凯生表示,存款利率将来完全放开,存款品种中的差异可能就会不存在。各种货币基金推出,这个产品(余额宝)和其他产品相比,还会有什么突出优势,就值得进一步观察了。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银联再牵手两家银行 POS贷模式推进

    下一篇

    多地计划调整水价 价格杠杆解决水问题存争议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