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一个西部城市的发展观:贵阳欲借大数据转型高科技

    2014-04-22 01:21

    偏居西南一隅,经济不算发达的贵阳,为何突然转型大数据?将面临怎样的竞争?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杨珺 发自成都    

    每经记者 杨珺 发自成都

    大数据、云计算,当我们看到这些词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硅谷、中关村等地方,或者是亚马逊、谷歌等企业,但很难把它们跟贵阳联系到一起。

    然而,在第四届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大会暨IDC产品展示与资源洽谈交易大会上,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联盟将“最适合投资数据中心的城市”授予贵阳。

    实际上,贵阳在大数据方面布局已久。2013年9月,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启动;同年12月,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陆续落户贵安新区;今年一季度,贵阳在环渤海、珠三角地区四处招商,据当地媒体报道,截至4月9日,已签约85个大数据项目,投资额度近1000亿元,11个项目进入实质性开工建设阶段。

    偏居西南一隅,经济不算发达的贵阳,为何突然转型大数据?将面临怎样的竞争?大数据产业能否助力贵阳从工业城市向高科技城市转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贵阳的大数据“野心”/

    “我们正在推进85个项目落地,合同类的要推进落地建设,协议性的要尽快落地为合同。比如百度的项目目前是意向性的,我们正在努力让他们落实合同。”贵阳市工业与信息化委员会电子信息与软件产业发展处副处长徐先文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公开报道显示,今年3月起,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陈刚带着团队在北京、深圳招商。两场推介会下来,签约项目就已达70余个,总投资额超过800亿元,其中不乏百度、腾讯、马云的菜鸟网、宽带资本等知名企业。

    为了让这些项目落地,贵阳市为大数据产业规划了一条 “创新轴”。按照规划,今年6月30日前,这条大数据走廊将率先实现公共免费无线网络全覆盖,并完成长岭路、白金大道(原金苏大道)全长30公里的大数据走廊改造提升工程。

    “在贵阳市层面,我们主要规划了贵安新区的大数据存储基地和高新区的云应用平台基地,前者主要是三大运营商的布局地,总投资大概100亿元。”徐先文表示。

    硬件的建设只是大数据产业规划的一部分。今年2月,贵州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和《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按照规划,贵州将分三个阶段发展大数据产业,到2020年,大数据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4500亿元。

    气候环境优良、能源价格低廉是贵阳强调的自然优势。然而能够在短期内迅速签下80余个项目,还需要大量政策支持。据了解,为吸引企业及项目落地,贵州省及贵阳市给出的条件很具诱惑性。除贵州省和贵阳市、贵安新区自2014年起连续3年,每年各安排不少于1亿元用于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外,在土地、税收等方面也给出了不少优惠。大数据项目优先保障土地供应,且数据中心项目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益可留存部分用于支持项目建设。

    在税收方面,投资1000万元及以上的大数据企业,3年内,企业所缴省级以下税收可部分返还,投产运营3年以上、5年以内,以税收减半方式给予支持。

    “政府的意见或政策实际上只是起引导作用,当然我们希望能够享受很多土地或税收优惠。”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行政总监王心福对记者表示。

    欲借力大数据转型/

    取经印度硅谷班加罗尔是贵阳产业转型的一条思路。陈刚在多次公开演讲中都将班加罗尔与贵阳相提并论。

    按照贵阳市 《大数据产业行动计划》,贵阳将从四个方面挖掘大数据产业。“到2016年底,贵阳大数据相关产业规模达到540亿元,约占全市信息产业总产值的30%,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不过,大数据只是贵阳转型高科技产业的一个手段。“我们是以大数据为突破口,转型高新技术产业,以前的产业比如烟草、能源等,能耗都非常高。”徐先文表示。

    不过,贵阳市向高科技产业的转型道路可能并不平坦。根据该市统计局数据,2013年贵阳全市GDP为2085亿元,不足西部重镇成都的1/4;GDP增速为16%,其中增速最快的为第二产业,增速为18.6%;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958.14亿元,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投资额仅5.15亿元,比上年仅增长6.9%。

    如何实现转型?贵阳与北京的区域合作也许是陈刚的一个重要思路。

    陈刚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作为曾主管中关村的北京市委常委,他曾向北京市要“嫁妆”。而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的落地也成为贵阳转型的起点。

    2013年9月8日,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区揭牌,贵阳市政府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北京市科委和贵阳市政府科技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订。

    据《科技日报》报道,自去年9月区域合作开展以来,首批合作协议签约项目达106个,投资总额465.66亿元;截至今年3月31日,共有97个项目开工,到位资金70.8679亿元。

    诸多难题待解/

    “以前贵阳说要发展工业,很多人反对,说你的物流成本高,配套设施跟不上。但是我们发展大数据产业就没有这些限制,一根网线、一台电脑,再加一个办公桌,就能够连通四海。”陈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不过,也许正是大数据的“低门槛”,才让大数据产业规划在全国遍地开花。《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近年来已有不少地方政府将发展大数据产业作为战略重点。

    早在2012年,陕西、广东两省就对大数据产业做了部署。陕西省试图在西咸新区打造全国首家大数据处理与服务产业园,按照计划,2020年前该产业园将累计完成投资1000亿元。广东省2012年启动了大数据战略,并在今年4月印发 《广东省云计算发展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云服务产业规模达3000亿元,云终端制造产业规模达到6000亿元。

    去年7月,重庆也出台了《重庆市大数据行动计划》,提出到2017年形成500亿元大数据产业规模,成为国内重要大数据产业基地。与此同时,上海也推出了推进大数据研究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提出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在民生领域打造6个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包括食品安全、终身教育、智慧交通、公共安全、科技服务等领域。

    “大数据产业园或者支持大数据的政策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包括土地、能源、带宽的使用等,要说我们的优势,除了气候、能源外,可能是领导十分重视,举全市之力突围大数据产业。”徐先文告诉记者。

    不过他表示,企业愿意到贵阳来,除了上述优势外,更重要的是看重贵阳本地市场。“单智慧贵州这一项就是很大的市场了,它的宽度、深度和持续性足够支持很多企业过来投资。”

    根据贵州省的计划,智慧贵州的建立包括“七大云”:电子政务云、智能交通云、智慧物流云、智慧旅游云、工业云、电子商务云、食品安全云。根据中国联通与贵州省政府的战略合作协议,“十二五”期间,联通将投入100亿元参与智慧贵州建设。目前贵阳已审批通过建设智慧城市试点。根据 《贵阳大数据产业行动计划》,到2016年,智慧贵阳将带动贵阳市大数据相关产业实现产值30亿元以上。

    “我们给住建部上报的智慧贵阳方案包括10多个项目,总投资达50亿元,当然这个还没有包含全部内容,智慧贵阳的内容非常丰富。”徐先文表示。

    目前,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各大互联网、安防等企业觊觎的大蛋糕。根据住建部公布的数据,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总数已达193个,80%以上的二级城市明确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据机构预测,“十二五”期间国内智慧城市建设规模将达2万亿元。

    “近年来,很多地方都提出了建立大数据聚集区的规划。很多企业是哪里税收低、哪里补贴高就去哪里,这实际上对整个产业发展不利。”三网融合研究专家、融合网主编吴纯勇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王心福表示,贵阳的高端人才比较缺乏,不过在贵阳建设基地也有一定的优势。“我们在北京、贵阳都有研发部,但北京的人员流动比较大,贵阳研发部骨干就比较稳定,也比较踏实。”

    “对于关键性的人才(到贵阳落户),我们一次性可以奖励10万元。10万元在北京也就能买一个卫生间的面积,但是在贵阳就可以解决首付问题。”陈刚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曾这样解读贵阳对于人才的重视。

    但吴纯勇认为,一定的奖励虽然能够引来部分人才,但高科技产业生态链的建立是一个难题。“随着PC热度的渐渐退却,就连北京中关村本身的聚合能力也在下降,也面临着转型难题。”

    此外,全国遍地开花的数据中心也存在重复建设的嫌疑。业内专家指出,也许应该从国家层面来整体布局大数据中心的建设,这样一旦大数据产业步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就不用再去调整,也省去了很多地方的机会成本。

    此外,大数据本身的市场前景尚未明朗。吴纯勇表示,国内企业侧重于物理上的数据存储能力建设。“无论是百度、腾讯,还是淘宝、中国移动都推出了各自的数据中心项目,通常以容量来衡量成就,但盈利模式并不清晰,与国外的亚马逊、微软等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五大保税区护航 苏州成江苏申报自贸区首选城市

    下一篇

    上海自贸区大宗商品新规:同类交易市场合并设立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