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首都发出“减肥”信号后,河北的保定、廊坊等地突然成为承接首都部分功能的热点城市。
据媒体报道,近日越来越多的省市区组团到国家发改委提出申请,谋求承接北京转移出来的产业。天津河北近水楼台呼声最高,而周边的山西、内蒙古、山东等省区也不甘落后,甚至远在上海的浦东新区也希望分一杯羹。
自从首都发出“减肥”信号后,河北的保定、廊坊等地突然成为承接首都部分功能的热点城市。然而,除了河北的城市,山西等省区虽然看上去与“京津冀一体化”不沾边,但现在也想从首都产业转移过程中分一杯羹。这种发展当地经济的劲头值得肯定,但盲目争抢就不一定妥当了。
首先要搞清楚首都哪些产业准备转移出去。只有清楚这个问题才能有准备地去“抢”。目前,首都新的功能定位并没有明确,需要转移出去的产业项目也未公开,发改委的京津冀一体化规划也未公布,在这种情况下争抢首都产业转移无疑是盲目的,既有可能争抢不到,也有可能出现其它意外。
其次是争抢首都产业转移要从本地区实际需要出发。尽管首都产业转移很诱人,但不一定适合所有地方,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产业优势,必须考虑自己的优势与首都需要转移出去的产业是否能结合起来。如果首都需要转移的产业与自己的地域特点、地理位置、产业优势不能吻合,还是别瞎折腾了。
再者,争抢首都产业转移不能再有“跑部钱进”的想法。以往,“跑部”就能“钱进”,但首都产业转移不一定能“跑部钱进”。原因之一是,转移哪些产业主要决定权在北京市有关决策部门,或许不在发改委。原因之二是,转移产业实际上是转移部分企业,企业向哪里转移,决定权主要在企业。
另外,争抢首都产业转移应以公开透明的方式,杜绝歪风邪气。尽管在过去请吃饭、送礼品甚至承诺回扣、提成是“跑部钱进”的主要手段,但争抢首都产业转移使用这些歪招不一定有用,因为媒体等很多眼睛都在紧盯着。还有,不一定组团才能争抢到“蛋糕”,关键在于争抢的过程中,吸引力是否足够,方案是否可行。
实话实说,我是赞成多个省市来争抢首都产业转移的,因为这样才有希望实现资源分布相对均衡。“京津冀一体化”并不意味着只把首都部分功能疏解到河北、天津。但是,各地在争抢首都产业转移时既不能头脑发热,也不能为了政绩。不仅要客观评估首都需要转移出去的产业,也要对自己地区有清醒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