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2013年称作“期权仿真元年”,那么2014年将是“期权落地元年”。日前,上交所在其官方微博中公布了2014年工作部署,提到要“全面做好个股期权产品各项准备工作,继续推进衍生品市场战略,积极发展衍生品和创新产品。”对于个股期权,上交所特别强调,要“全面做好个股期权产品各项准备工作,进一步完善业务方案和规则体系,通过全真环境下的模拟交易,全面检测并完善业务方案、风控措施和技术系统,加强投资者培训,进一步完善个股期权运行配套机制。”
“作为国际一流的证券交易所,没有衍生品交易是不可想象的。从各方面来说没有衍生品就像少了一条腿,走起来会很慢。从世界发展趋势来看也需要有衍生品作为交易所的战略布局。”上交所副总经理谢伟在“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上指出,“金融本来就是为投融资双方提供交易的平台,灵魂就是高效和低成本,所以从这方面来考虑,我们也要把衍生品这一块做起来。”
作为衍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期权已经成功进入现代金融市场,全球期权交易在金融危机后,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在我国,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的推出已在去年浩浩荡荡地拉开了序幕。自2013年9月郑商所率先推出白糖期权仿真交易后,各大交易所都陆续推出了期权仿真交易,如中金所的股指期权、上交所的个股期权和ETF期权、大商所的豆粕期权以及上期所的铜和黄金期权。
金融衍生品不是“坏孩子”
对于国际成熟市场,期货、期权等衍生品是根植于现货贸易市场,为满足现货交易避险的需求自发产生的;而对我国而言,金融衍生品可谓是“舶来品”,和现货市场存在一定的割裂。自股指期货退出后,有不少中小投资者认为是股指期货做空市场,导致A股不景气,若推出更多的衍生品会造成更大的市场波动。
“市场机制不仅产生了效率这样的‘好东西’,也产生了波动,即风险这样的‘坏东西’。如果说风险是市场经济的‘垃圾’,那么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需要进行风险的释放。”首创期货高级分析师刘会勇表示,经济体仅仅依靠风险的自我消化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向体系外部进行风险转移或释放。衍生品市场就相当于一个垃圾处理系统。
刘会勇打比方称,就像垃圾处理系统一样,污水处理系统不可能处理空气污染,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也不能处理工业垃圾,而随着利率、汇率市场化的推进,也必然产生相应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这就需要更多的金融衍生工具。
“衍生品确实会造成市场波动,但是从国外市场的经验来看,这种波动甚至可以说是良性的。”对此,信达期货高级分析师崔语言告诉《证券日报》记者,金融衍生品存在的意义就是进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不会降低市场的总体风险,而是将风险转移再分配,即让有避险需求的一方可以通过金融衍生品转移风险,同时让愿意承担风险的人承担风险,获得与其风险相匹配的收益。
“我们传统观念里总认为‘投机’是个不好的事情,实际上正是投机为市场提供了流动性,一个没有波动的市场又何谈避险呢?所以我们应该将这两者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不能单独去强调任何一方面。”崔语言说。
近日,国际著名金融衍生品专家约翰·赫尔表示,海外很多包括学术和监管机构的研究都表明,做空机制本身并没有问题,现货市场下跌另有原因,西方也有类似情况出现,不应该去埋怨产品,所以股指期货并不是A股下跌的元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