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双面”邢利斌的低调与张扬

    2014-04-03 00:44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赵春燕 吴文坤 发自山西吕梁    

    每经记者 赵春燕 吴文坤 发自山西吕梁

    如果单单提到邢利斌这个人名,不少人或许还会觉得陌生,但是如果提到 “7000万嫁女的煤老板”,知道的人就会大大增加。就是这样一场婚礼,让邢利斌名声大噪。作为曾经山西煤老板中的首富,邢利斌旗下的联盛集团彼时雄霸一方。而此时,在债务危机爆发后,崩塌速度之快也让人吃惊。

    不过,相比外界更多关注其财富和债务,柳林当地人的认识却更立体。除了富豪、有钱等外,好人、重情义、儒商的字眼,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日前走访柳林时,也频频出现在受访者的口中。曾经的邢利斌,在柳林就如同偶像一般存在。

    偶像有着自己的梦想,也在意自己的形象和荣誉。或许正是在这样的偶像盛名拖累下,联盛的经营渐渐丧失了理性,看似宏大的扩张背后,却是债台高筑,一如邢利斌的“双面人生”,看似光芒四射的背后,颓势渐显,让人唏嘘。

    “儒雅”的煤老板

    与大多数煤老板给人的 “土豪”、神秘、不容易接近等印象不同,邢利斌则是儒雅、书生气十足。

    “在一群人里,你根本看不出他是个煤老板。”记者在柳林走访时,当地人多这样直接形容邢利斌,个头不高,瘦削、白净的脸上架一副金丝边眼镜,文质彬彬……

    在一定程度上,这与其受过的教育有关。资料显示,邢利斌1990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法律系,在第一代山西煤炭富豪中,这样的高学历并不多见。

    待人亲和、重情义,是当地人对他的评价。“他和别人在一桌吃饭的时候,谁讲话,他都会盯着谁,保持倾听的状态,然后不停地点头。”一位与邢利斌相交多年的人士表示。

    记者了解到,在当地,修公路、搞绿化、建设公共设施,甚至镇里许多工作都要邢利斌帮助开展,一些村里的水电等开支也都要邢利斌代付。当地政府号召企业兴办实体,支持教育、搞公益、慈善,他都带头。

    理想“绑上”联盛

    对于邢利斌来说,在其偶像气质里,自信、有目标、不断挑战,是一个主要构成。梳理邢利斌的发展史,无不充满着理想主义的气息。

    尽管大学学的是法律,但是据邢利斌的一位老同学回忆,大学毕业后,邢利斌不愿意享受国家包分配的待遇,一心想着回来搞煤矿。

    23岁的邢利斌从承包中阳县某国有铁厂起步,1990年,他租赁经营了柳林县金家庄乡办煤矿,正式进入煤炭行业并挖到了第一桶金。

    “他不想过安定平稳的生活,他喜欢挑战。”在网上流传的一篇名为《我的同学邢利斌》的博客中,自称是邢利斌高中好友的博主表示,邢利斌当时就认为,山西是煤炭大省,身为山西人,不搞煤炭,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随后,邢利斌在煤炭行业有了一系列扩张,1998年前后,已拥有5座煤矿、2个大型焦化厂、1座大型洗煤厂和1个运输公司,固定资产达2.1亿元。尽管随后的亚洲金融危机,让邢亏得只剩下了柳林的金家庄煤矿。

    很快邢利斌便东山再起,并着手成立了山西联盛能源集团。可以这样说,也是在这个时候,邢利斌对煤炭行业近乎偏执的理想绑上了联盛这列车,推动其加速狂飙。

    2010年下半年,在接受一家杂志的专访时,邢利斌就表示,联盛是一个有追求有理想的企业,自己是一个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在2010年前联盛遇到的机遇和发展速度,坚定了邢利斌偏执狂般的理想,促使他给自己和联盛的目标不断加码。而邢利斌从开始谋划联盛时,就定下了“超常规速度发展”的基调。

    未能免俗的虚荣?

    但邢利斌同时也是一个煤老板,与他同时期富起来的一批人,被深深地打上了“土豪”的印记,邢利斌也同样不能免俗。

    “同样都是煤老板,大家都是有钱人,别人开着宾利,你开着一辆二三十万的车,面子上也挂不住。”一位当地的煤炭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被媒体形容比较低调,但他骨子里头不低调,是想张扬的。”与邢利斌认识多年的一位人士如此表示。邢利斌在吕梁、在柳林的高调,则是众人皆知,他愿意高朋满座、愿意铺大排场。

    “7000万嫁女”事件被曝光后,成为了街头巷尾的谈资。然而,邢利斌的这一做法在柳林当地人眼中,并不新鲜。据了解,此前联盛集团每年的职工运动会都会请来大明星。现在在网上还能找到联盛集团职工运动会的视频,现场张灯结彩、明星助唱,更像是一个盛大的节日。

    “他不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他是企业家,但他操的不是企业家的心。”在与邢利斌认识多年的人士的眼中,邢利斌骨子里是想寻找一个大舞台。推动联盛的加速扩张,他也只有把联盛这个蛋糕做得无限大,更多的荣誉才能往里面装,“说得不好听点就是虚荣。”

    以农业投资为例,在面对一个他并不熟悉,且投资大、回报缓慢、发展周期长的行业,邢利斌却启动了百亿工程。据联盛农业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这块迄今已经砸进去了37亿元。

    “如果那个地方不是他老家,他绝对不会搞这个项目,那么多钱砸在那个黄土地上。”在熟识他的人看来,邢利斌的农业投资就是为了回报乡亲。

    “留誉镇是我老家,18个村把我选成了村主任,我就想为村里做点事情。”之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邢利斌曾这样表述。

    阿喀琉斯之踵

    在外界看来,联盛的崛起,与邢利斌的自信和出色的活动能力有着直接的联系。据其高中同学回忆,其在柳林上高中时就“富有理想抱负、组织领导能力突出”。

    梳理邢利斌的商业发展轨迹可以看出,邢利斌组织活动能力强,而在几经沉浮并成功打造联盛帝国后,邢利斌对于自身战略眼光有着非常的自信。

    “执着其实不易,最大的动力来源于理想,而理想又源自对未来趋势和最终目标的深信不疑。”在2010年接受杂志专访时,邢利斌自认为是一个看得远的人,也认为成功的人都应该看得远。

    邢利斌用这种思路打造企业,也用这种思路训练员工,他说联盛是个未来导向的企业。正是在这一阶段,他做出了一个判断,未来20年,煤炭的前景绝对没有问题,“全国性大企业成长的机会到来了,必须迅速成为强势品牌,成为市场的领导者。”

    如何迅速成为强势品牌?如何进一步实现大规模的扩张?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归根于一个字,那就是钱。然而,对于邢利斌来说,钱似乎永远都不是问题。“依靠负债来撬动资金盘活资产”这一技巧,也被邢利斌谙熟于心,从其经商开始就伴随左右。

    现在看来,联盛的非理性扩张,或许正是源于当时其对煤炭市场非常自信的判断。在此基础上,“依靠负债来撬动资金盘活资产”这一技巧被过度使用,成为了邢利斌的阿喀琉斯之踵。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联盛“帝国”崩塌溯源:误判煤炭前景“大手笔”扩张埋隐患

    下一篇

    今日微评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