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陶力 发自上海
每经记者 陶力 发自上海
与腾讯联姻之后,大众点评网已经越来越彰显自己的野心。近日,该公司正式对外宣布,将大力发展结婚和酒店旅游两大垂直领域。
至此,大众点评网已全力摆脱此前单一的吃喝玩乐服务模式,再度发力垂直领域,进一步拓展O2O服务半径。同时,大众点评网CEO张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我相信除了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之外,还会第四大平台出现,我们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电商观察人士认为,选择腾讯阵营,将微信的社交属性跟大众点评的业务相融合再加上微信支付,想象空间大,“今年排队赴美上市的公司中应该会有它一席。”
掘金婚庆O2O市场
张涛把大互联网(PC+移动)解构成“人、信息、商品、服务”4个元素,每个连接点都有产生巨头的机会。“百度连接人与信息,腾讯连接人与人,阿里连接人与商品,人与服务之间即是第四个巨头的席位。”他进一步补充道。
在连接了餐饮、团购、点评等各个维度的信息之后,张涛这次把目光投向了并不透明却又火爆异常的婚庆消费市场。
“结婚这个业务其实我们已经做了差不多近五年,直到今年初才正式成立结婚事业部。投入一定是因为认可它所处的行业和市场。”张涛说。
大众点评网官方援引一份全国样本调查数据称,2013年中国结婚的新人有1600万对,平均每对新人消费为5万元,且每年的增长率为23%。
假设按照结婚行业5%的商家营销费投放比例,大众点评网结婚服务锁定的市场体量将超过400亿元。此外,张涛认为,大众点评网没有必要再去干苦力活,在餐饮领域已被验证的营销经验,譬如品牌推广展示、团购、优惠券等,均可以复制到结婚领域。
大众点评网结婚事业部总经理杨锋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则认为,婚庆行业商户对于推广渠道的依赖性,远远大于美食、美发行业,“经过我们的调研,结婚行业中,通过门店自发进来所能接到的订单量小于总订单量的30%,70%的生意都是需要靠推广渠道来获取。”
他还透露,截至2014年3月,大众点评结婚业务月营业额达到千万级,月营收和月流量均获得100%增长,全国商户数超过五万家。
因此,结婚业务将是2014年大众点评网将重兵投入的首个战略级业务。目前,这一服务已经覆盖到全国地级的100多个城市,服务内容也从婚纱摄影、礼服等,延伸到婚宴、婚庆等12项服务。
亿欧网联合创始人、O2O分析师黄渊普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从实际情况来看,做婚庆O2O能更轻松实现盈利,尤其是对于大平台来说,婚庆O2O是典型的现金流业务。“行业虽然有前景,甚至可以说是暴利。但是难点在于,餐饮这种轻决策完全由普通用户做出评价,婚庆需要专业人士、普通用户一起去做商家评价才具有参考价值。”
此外,由于涉及金额太大,用户不太可能直接在线支付,婚庆O2O平台方靠支付掌控闭环的难度较大,这就需要在信息流验真上做出创新,也需要线下商家一起配合,减少相互之间的不信任。
打造中国版TripAdvisor
除了上述的婚庆市场外,大众点评网第二个战略级业务则是酒店旅游,其概念类似于TripAdvisor。
记者了解到,TripAdvisor是世界知名旅游点评网站,2011年12月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当前市值约139亿美元,但该公司并不为中国用户熟悉。2009年,TripAdvisor收购了中国旅游搜索引擎酷讯。不过,5年过去了,酷讯网在业界的影响力可以用每况愈下来形容。
“我们不会切入到OTA(在线旅游预订)的环节。”大众点评副总裁姜跃平强调。
据他介绍,大众点评酒店业务可以提供国内最多的酒店数量以及信息查询,在此基础上,未来逐步整合出一个全方位的、以推荐商户为主的目的地指南和旅游攻略,进而吸引更多用户产生酒店点评、酒店预订等行为。
因此,与携程网、艺龙网等在线旅游网站的盈利模式完全不同,大众点评盈利来源依然是通过流量变现。
姜奇平透露,大众点评网以打包的流量分成协议价向后者收费,其业务现已接入携程、艺龙、青芒果等国内主流OTA供应商及一些酒店集团的官方平台,国外酒店业务则与Agoda、Booking等合作。
黄渊普认为,大众点评在此时切入酒店行业,显然是冲着中国版TripAdvisor概 念 去 的 。“毕 竟TripAdvisor已经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且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大众点评再去复制也很轻松。酒店行业标准化和信息化程度都很高,也比较容易获得现金流。”
在他看来,餐饮行业经过十多年的深耕,尽管行业格局稳固,但是也很难再向上突破。加上近几年在团购市场的血拼,大众点评网也急需其他业务造血来弥补亏损,因此无论是从上市前的概念讲述,还是从业务的横向拓展,大众点评都不得不向更有“钱景”的领域进军。
不过,与婚庆领域缺少品牌互联网公司不同,国内的OTA市场格局已经十分清晰,虽然大众点评与携程网、艺龙网等并没有形成直接竞争关系,但是其想要挑战去哪儿、淘宝旅行等平台依然任重道远。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