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云南开远“黑户”咋样了

    人民日报 2014-03-24 09:10

      “能变通的都已经协调解决了。”开远市民政宗教局副局长王金学如此评价开远为解决自发移民问题做的工作。

    开远“黑户”咋样了

    2011年8月19日,本报刊发记者调查《被“遗忘”的公民》,披露了云南省开远市6500多名无户籍人口的生活困境。那时,“他们没有户籍,参加不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许多村落至今未通水、通电、通路。他们的公民身份长期被‘遗忘’,公共财政的阳光照不到他们身上。”

    如今,这些人的生活过得怎样?今年3月,本报记者来到开远市回访。

    大家都有了户口,日子渐渐好起来了

    两年半前,由于没有身份证,马头坡村不少村民想打工出不了开远,看病不能报销,生活拮据。正上五年级的杨天勇因担心难以升入初中趴在父亲杨有林怀中痛哭的一幕更是让人动容。

    今年3月,记者再次来到云南省开远市。记者发现,解决户口问题后,杨有林们的生活如今大为改观。

    “一年毛收入3万左右,小孩义务教育基本不花钱,看病有新农合可以报销,过得还可以。”杨有林说。

    据介绍,杨有林全家都已经有了户口,两个最小的孩子还跟随母亲落户开远。他家租种了当地村民40多亩土地,又自己开垦了一二十亩地,大多数种着玉米,这两年又开始试种万寿菊和水果,日子渐渐好起来了。

    谈到政府对自家困难解决的如何,杨有林乐呵呵地连声说:“挺满意,挺满意。”杨天勇如今已经读初二,由于成绩优异,他被开远五中“挖”了去,在61人的班级中成绩排在十名左右,书法、演讲也都在学校拿过奖,他还是开远五中1000米长跑冠军。

    “在学校和其他同学没啥不同。”杨天勇说,自己今后打算读高中、考大学,只是由于家中有5个兄妹,今后高昂学费让懂事的小天勇多少有些担心。

    两年前,王文明一家的晚饭只有清水煮洋芋。如今,王文明一家已经在不远的山上盖了一栋崭新的砖瓦房。记者走进新房,看到王文明的老婆陶美芬正在客厅给玉米脱粒,而脱粒机的背后,还摆着电视、音响。但在两年前,由于没有户籍,连“老婆”两字都没有法律依据。

    平头山村34岁的电工杨正昌家也盖了新房,不过家中还缺个女主人。“等过段时间拿到身份证,我就考驾照跑运输,或者出去打工做生意,赚钱娶媳妇。”杨正昌说。

     自发移民点尚无“村籍”,基建公共事业不知谁来管

    “我们自己拉了电线,政府也帮助实现了户户通电视。”马头坡村第二任“村长”刘宗祥说。

    跟他的前任一样,他也是村民投玉米粒选出来的。“街道办事处开会有时候会喊我们,有时候不喊。”刘宗祥告诉记者,由于村庄并不在行政区划内,村子在街道办事处的地位有些尴尬。

    马头坡村正处于连接两个建制村的道路边上,一条公路横穿整个村子,但往村子深处走,道路狭窄崎岖,鸡鸭满街跑,牲畜粪便到处都是。

    谈到村庄的未来,刘宗祥告诉记者:“顺其自然,听政府安排。”杨有林也告诉记者,像其他村中建设的水窖,马头坡村并没有,村民只能自己开车去几公里外的市区拉水;此外,种粮补贴自己也从未拿到。

    “种粮补贴补给了土地所有者,至于水窖建设则是统一规划、分批建设,马头坡村由于不在行政序列内,所以还没有落实。” 开远市自发移民办办公室主任刘兆平解释。

    据刘兆平介绍,这些自发移民村落严格来说并不合法。“房子都是在国有林地或者当地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并没有宅基地使用权,也缺少合法手续。”

    事实上,随着土地价格上涨,自发移民和原有村民之间的矛盾已经露出苗头。

    在更为偏远的平头山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更为艰苦。由于孤零零建在山中,至今这个村子仍没有通路,甚至手机信号也是时有时无。由于办学条件限制,孩子上完三年级就要到市里上学。“不过不少孩子因为成绩不好,三年级以后就不去了。”杨正昌说。

    从杨正昌家出来碰到了15岁男孩陶正龙,长长的头发烫了后更显夸张。“在广州玩具厂打了两年工,头发是在那边烫的。”陶正龙说。

    在从开远市区到平头山村的半路上,陶品荣一家的两间房子就建在路边。而两年前,他们一家还挤在一间破房子里,再往前推,他们住的只是用塑料搭建的帐篷。虽然政府同意为陶品荣的小儿子、儿媳办理结婚证,可如今两人的孩子都已经两岁半了,他们却仍未领证,孩子也没有落户。

      政策能变通的都协调解决了,但70多个自发移民点土地问题难突破

    “全开远市自发移民至少占用了200亩宅基地。政府初步考虑采取赎买的方式,从原土地所有者手中将土地购回,办理合法手续后分配给移民。”刘兆平介绍,为了解决自发移民宅基地问题,目前开远正在进行土地核查,申请相关赎买资金。

    “能变通的都已经协调解决了。”开远市民政宗教局副局长王金学如此评价开远为解决自发移民问题做的工作。

    尽管这样,村内道路硬化、农村水窖、电线入地以及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改善村庄整体生存环境的举措却迟迟难以在自发移民村落地。“不是不想解决,而是这些工程都是分阶段推进,开远建制村都还没完全解决 ,还很难顾及这些‘编制外’村落。”刘兆平说,“关键还是资金制约,一个村光是解决水电路就要几百万,全市有70多个自发移民点,单靠开远财政承担不起。”自发移民本就不是开远人,而是来自州内其他县市甚至省内其他州市,应该从省州层面协调资金一并解决。此外,如果开远单独解决,会不会吸引更多自发移民迁入开远?这些问题都影响着问题的解决。

    最根本的土地和户籍问题则更多受到政策的制约。自发移民绝大多数都是租占的开远本地村集体土地或国有林地,并未拥有自己的土地,而没有土地,就不能落户农村,也就不能办理开远本地户口。驾驶证换证、小孩上户口等手续原则上都应该回原籍办理,相关的奖励扶助政策也应该由原户籍地落实。就目前来看,由于开远已没有土地可以划分给农民,因此,按照现有户籍政策这些移民将不能落户农村。

    但这并不意味着落户开远就完全不可能。目前开远正在推行的农村社区化改革试点,尝试打破城乡界限、户籍不再直接绑定土地,为这些自发移民落地开远打开了一道缝隙。事实上,不少夫妻一方是开远农村户籍的移民,也正是通过这一政策落户开远,但前提是:不参与村集体土地分配、不参与集体财产分红,且经过村集体同意。只是对于那些举家移民开远的人来说,何时才能落地开远,路还长。

    上一篇

    散户“打新”中签率或提高

    下一篇

    “央企总部离京”言论发酵 首都功能疏解动真格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