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美系和日系在B级车领域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3.9%和23.14%,2月份分别为23.23%和23.50%。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刘卫琰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刘卫琰 发自北京
继去年多款B级车(即中高级车)在国内换代上市后,今年这一级别的车型竞争再度升级。《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全国乘用车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数据发现,在德系大众帕萨特和迈腾保持市场领先地位的情况下,美系和日系B级车位次争夺非常激烈。
乘联会数据显示,1月美系和日系在B级车领域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3.9%和23.14%,2月份分别为23.23%和23.50%。
北京亚运村机动车交易市场总经理迟亦枫认为:“这一竞争状态的出现是两类车型趋于同质化导致的。”
目前美系B级车持续保持高增长的车型仅有迈锐宝一款,新君越、新君越销量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新蒙迪欧的销量则出现“倒退”。
“目前日系车恢复迹象明显,特别是在售后服务领域的相关措施,成为日系车的新卖点。”迟亦枫表示。此外,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凯美瑞单月销量一直仅次于帕萨特和迈腾,位居B级车销量第三的位置,新天籁也出现大幅度的增长,但去年上市的雅阁表现并不突出。
美日系B级车竞争加剧
数据显示,今年前两月,我国共销售B级车31.24万辆,其中2月份共销售12.62万辆,同比增长18%。在B级车容量不断增大的同时,各个系别车型对于市场份额的争夺也日趋激烈,尤以美系和日系的竞争表现最为白热化。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乘联会发布的数据获悉,今年1月美系和日系B级车的销量分别为4.50万辆和4.31万辆,分别在B级市场中占据23.9%和23.14%的份额,不到2000辆的差距可谓十分微弱。
2月,日系B级车险胜美系,二者销量分别为2.97万辆和2.92万辆,差距缩小为500辆,分别在B级车市场中占据23.5%和23.23%的市场份额。
此前,虽然美系和日系B级车有一定的竞争关系,但是日系绝对优势明显。以2013年为例,日系B级车共销售63.32万辆,占据34%的市场份额;美系B级车销量仅为36.13万辆,市场份额占比不到20%。
应该说,目前在B级车领域,美系与日系B级车已经进入贴身肉搏的状态,“这主要是同质化竞争的结果。”迟亦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他认为,多年前以君威和君越为代表的美系车型的卖点是相对时尚的外形和安全性,高油耗一直成为诸多消费者抛弃此系别车型的重要因素。与其相反,以凯美瑞、雅阁为代表日系车外观虽然相对大众和中庸,但经济性一直是其最重要的卖点。
“目前日系车在造型方面,时尚感开始显露;美系车加大对涡轮增压技术、先进车身材料的运用,高油耗的问题也被日益淡化。”迟亦枫认为,两个车系之间的个性差别正在缩小。
在日系与美系B级车竞争加剧的同时,德系车销量依然稳居这一系别榜首,1月和2月所占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6.5%和31.88%。
今年前两月,位于B级轿车销量排行榜第一位的帕萨特共销售4.85万辆,同比增长5.6%,2月销售2.15万辆,同比增长18.8%;迈腾前两个月共销售3.76万辆,同比增长41.2%,2月销售1.55万辆,同比增长65.4%。
今年由于名图的加入,韩系B级车竞争力增强,但是索纳塔8销量的持续下滑拖了后腿。今年前两月,索纳塔8共销售1.37万辆,同比下滑10%;2月销量同比下滑14.8%至0.58万辆。
迈锐宝增长明显/
具体就美系车而言,处于持续增长态势的只有迈锐宝一款车型。今年前两月,这款车共销售2.30万辆,同比增长55.8%。其中2月销售0.82万辆,同比增长18.2%。
对此,上海通用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去年开始,迈锐宝销量不断高走,这要是因为产能进一步向其倾斜。”由于产能所限,新君威和新君越的销量受到一定影响。今年1~2月,新君威共销售1.57万辆,同比下滑5.9%;新君越前两月共销售1.44万辆,同比下滑4.7%。
去年9月换代上市的新蒙迪欧,销量出现滑坡迹象。前两月这款车在华共销量为1.6万辆,2月销量为0.67万辆。而去年在这款车上市首月,销量就已经过万辆。
针对日系B级车,迟亦枫表示,“今年日系车发力迹象明显,销量也快速。”今年前两月,凯美瑞依然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持续位居B级车排行榜第三名,前两个月累计销售2.42万辆,同比增长16.6%,其中2月销售1.13万辆,同比增长41.6%。
虽然新天籁目前销量依然处于爬坡期,但是已经有明显增长势头,今年前两月共销售1.24万辆,同比增长477%。对此,东风日产的一位经销商表示:“今年新天籁销量同比高增长,和去年同期这一产品处于换代前夜,销量较低有一定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天籁·公爵的上市提升了这款车的吸引力,带动了新天籁车型销量的增长。”
“从日系B级车的整体来看,注重售后服务,增加增值服务已经成为这一系列车型的卖点。”迟亦枫表示,个别车型的销量波动,是日系车在B级车市场份额下滑的原因之一。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