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赛跑,不要担心输在了起点,脚踏实地,假以时日,你就会实现弯道超车!
在不能改变别人、不能改变社会的时候,主动改变自己,磨砺自己。
眼下又到了毕业季和求职季,今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跳涨到了727万,一个超过了香港总人口的数字。在招聘面试的时候,笔者时常能感受到学生脸上写着的期盼、焦灼、无奈和失落等各种表情。
每当遇到这样情形的时候,笔者都会兜售自己的想法:好工作不是找出来的,其实是干出来的。可是听懂容易,接受起来难啊!
大学毕业找到一份好工作,是学生个人也是整个家庭的期待,漫长的求学路和不菲的教育投资,都需要一个理想的回报,这是符合人之常情和经济理性的。可是兑现回报却不是一道等式,并非自然而然,或者立等可取。
眼下流行的好工作标准,无非是“体面、轻松、干活少、挣钱多、福利好、公家单位……”,这种好工作标准虽然不鼓励进取、不向往竞争,却让无数的毕业生趋之若鹜,可是符合这一好工作标准的岗位真的不多。在僧多粥少的现实面前,笔者发现,大量的毕业生陷入了求职的三重迷雾:
一是迷信关系。经常见诸报端的“萝卜招聘”,强化了大学生的这种认识,找工作不是比拼个人实力,而是成了家庭综合实力的竞争,大量出身寒门的学子在求之而不得的时候,容易成为愤青一族,在抱怨、“灌水”中麻醉自己。
二是有意逃避。不少毕业生通过考研、考证、考编等各种方式来延缓和逃避就业,甚至毕业之后呆在家里“啃老”,也不愿意屈就自己。
三是渴望撞上大运。这一类毕业生是最多的,他们奔波在不同的城市之间,到处赶场子、投简历,参加面试、笔试,渴望通过过五关斩六将谋到一份好工作。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找”到的好工作也不多。
对于通过“找”工作来改变自己命运的同学来说,笔者特别愿意聊上几句,能够接受出身寒门的现实,不迷信关系、不逃避现实,主动出击,是值得肯定的。可是他们忘记了,用人单位同样是理性的,对于没有技能积累的毕业生来说,他们不可能开出好的价码!于是,“找”工作的毕业生在一次次求职碰壁之后,又一次走在求职的路上,浪费了大好的时间,蹉跎岁月,徒增了烦恼。
笔者的建议是,找一份“不坏”的工作先干起来,只要它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个性特点,就不要去在乎它的名份是公家还是私营,是沿海还是内地。技能的沉淀是需要时间的,个人的成长是需要平台的,早干一天就早一天受益。等到自己练就“金刚不坏之身”,成为行家里手的时候,是留下来继续干或者另择高枝,都会有不错的结果,“好工作”就这样干出来了!只不过,此“好工作”并非彼好工作也。
也许此刻的你正走在求职的路上,请你少一点对“不公”的抱怨,想清楚自己到底能干什么,早一点定下来,早一点干起来。在不能改变别人、不能改变社会的时候,主动改变自己,磨砺自己。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赛跑,不要担心输在了起点,脚踏实地,假以时日,你就会实现弯道超车!
(作者系武汉快乐学堂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