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成长股行情坐过山车 基金持仓出现较大分歧

    上海证券报 2014-03-19 09:25

     

    初步分析显示,2014年年初至今,公募基金在成长股的配置上出现了先过于谨慎、后过于乐观的顺势操作,这样的配置节奏有值得检讨的一面。而中小盘股流动性不佳的特点,买入容易卖出难的现状,则可能给部分基金的未来操作埋下进一步的隐患。

    2014年年初至今,A股市场以一种“预料外”的剧情节奏,上演了一把过山车行情。创业板指最高摸高到了1500点以上,三个月内涨幅超过30%,又旋即快速回落10%以上。这样难看的筑顶走势,让期间公募基金中的偏股型基金的投资状况成了关注焦点。

    公开的投资信息是不足的,但依托各基金的净值波动,同时分析该数据和典型的中小盘股指数、大盘价值指数的波动率的异同,我们可以大略推测公募基金的整体操作轨迹,他们投资过程中是否发生重大的增减仓,他们在小盘成长股和大盘价值股的投资仓位有否发生过调整,以及其他种种可能情形。

    从初步结论看,公募基金在2014年年初至今,在成长股的配置上出现了先过于谨慎、后过于乐观的顺势操作,这样的配置节奏有值得检讨的一面。而中小盘股流动性不佳的特点,买入容易卖出难的现状,则可能给部分基金的未来操作埋下进一步的隐患。

    年初成长股仓位不高

    2014年一季度,市场的热点在中小盘成长股,这是超乎机构预料的。

    根据统计数据,A股市场权益类基金整体在1月份处于低位,2月进入持续加仓中小盘和成长股的时期,在2月末创业板指滞胀后进入整体减持阶段。整个操作恰好符合“倒V字”。这显然属于一个市场低位轻仓、高位重仓的配置。这符合一般投资者的投资心理,但作为机构投资者,上述操作略显匆忙。

    相关数据显示,股票型基金1月末对于成长股的配置明显是谨慎的,总体看,大部分基金的配置比例在3成以内——这无疑是个保守的数字。去年末的投资组合报表显示,大量的基金把重点仓位配置在通讯、电子、传媒、环保、生物医药等领域(上述行业的主流恰恰是中小企业),那么在1月份内,肯定是有所收缩的。

    相关的采访记录也显示了基金经理的谨慎态度。媒体对于去年业绩优秀者如景顺长城王鹏辉、宝盈王茹远的采访都显示,这批去年最执着于新兴产业行业的基金经理,在今年年初心态趋于谨慎。

    比如,对王茹远的相关采访显示:“经历巨大的股价涨幅后,宝盈核心优势基金出于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大幅度减少了互联网和科技股的配置,但仍重点持有了部分基本面较为优质、流动性相对较好的品种。”这表明基金经理虽然一方面强调持仓的进攻性,而另一方面对于风险的考虑也在不断的强化。

    一些上海的基金经理也认为,2014年可能存在风格轮动的情况,即小盘股经历一个阶段的调整,价值股有阶段性配置机会。一些数量化的研究成果也在业内流传:A股市场的大盘股和小盘股的估值偏离度已经达到历史最高,股市即将出现投资风格切换,小盘股热点将逐步挪移到大盘股,等等。

    总体上看,1月份,无论是卖方研究还是公募基金内部,主流观点和具体操作都是,成长股和中小盘股去年涨幅过大,2014年可能会有所调整的论调。而事实证明,这个判断至少在之后至今的走势看,是被证伪的。

    指数走高 基金持续加仓

    相关数据显示,从1月末到2月末,伴随着创业板和中小板个股的新一轮走高,以及新能源汽车等热点领域的再次出现,机构间的谨慎心态在2月里明显被改变了。

    统计数据显示,从净值的波动幅度来估计,最迟到2月中旬,权益类基金的成长股持仓已经接近过半,相比之前明显提升。

    其中,标准股票型基金的成长股仓位过半,灵活配置型基金的成长股配置最多,平均超过6成,而普通偏股型基金(股票仓位相对较少)也达到了股票投资组合的“半壁江山”的程度。作为一个大的群体,基金整体持股的波动率大幅变动,只能有一个原因,即组合内个股的波动率加大了。

    而最可能导致组合波动率变化的原因就是组合内个股持股数的变化。结合来自业内的信息,公募基金在这期间,有不同程度加仓成长股的作为。

    相关的交易信息显示,自1月下旬开始,机构席位介入一些行业的意愿明显加强。其中,超过5000万以上买卖记录开始明显增多。通常,机构席位多数由公募基金租用。

    1月29日,3家机构席位买入科大讯飞,动用资金1.19亿元。1月30日,又有3家机构席位买入大智慧动用资金1.27亿元,其中买入最积极的一天就买入了7800万元。1月30日还出现了机构对于钢研高钠1.22亿的买入记录。业内信息也显示,当时网络和科技股依然是主流。

    转到2月份,机构买入的范围开始增多,2月10日,机构还分别购入了华业地产和振华科技等。业绩和后续题材预计是机构买入这两个股票的动机。2月11日,机构大手笔介入万向钱潮和天齐锂业,表明了继去年传媒行业后,机构今年把新能源汽车的主题也纳入了投资范围。之后,过亿的追高买盘一直不断,GQY视讯、东华软件、精华制药等公司纷纷现身成为机构单日追买上亿的对象。

    总体上看,机构新一轮的买入标的主要锁定业绩优异、有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突变性题材的新兴产业和药物公司。传统周期行业、金融行业的公司没有上过机构增持的公开信息榜单。

    机构在2014年2月份的增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额外因素——新股配售,2月份是不少新股上市后遭遇爆炒的季节,且今年年初主要发行的是中小盘股。由此,网下获得配售机会的公募基金,因而获得不少收益。这个情况也明显抬高了部分基金的“成长股”配置倾向。

    回到2月10日的交易记录来看,机构席位同时现身绿盟科技、东方网力、博腾股份、我武生物等新股的操作。2月11日,在对海天味业的首日上市买入记录中,机构联手购入1.79亿,导致交易所直接警示。

    指数震荡 机构开始抛售

    但积极买入和市场指数上涨良性循环,没有持续太久。2月26日后,小盘成长股的代表指数创业板指进入了下跌周期,这个下跌引起了公募基金之间的分歧。

    从净值波动数据看,截至2月26日,公募基金净值的整体波动幅度位于历史高位,这意味着,相比1月末,公募基金在成长股、主题股、中小板股等高波动板块的配置比例远远要高。

    根据26日当天的数据,股票型基金的波动幅度在沪深300指数的1.5倍左右,这大概意味着近8成的成长股配置。灵活配置型则更高,整体配置比例体现了明确的成长股导向。偏股基金的情况也类似。

    具体来看,其间几乎所有的大中型公募基金内都有旗下基金明显提升成长股配置比例。有57只基金的配置比例达到或超过了翻倍,这里上海和北京的一些中型基金提升成长股配置比例尤其明显。

    但与此同时,也有30余只基金明确下调了成长股的配置,比例超过持有成长股的一半。其中,深圳的一些基金作类似操作的更加明显。

    从规模来看,去年末净值超过50亿的80余只主动型基金整体成长股配置比例相对稳定,大部分的成长股增配比例比较有节奏。相对而言,广州的几个大型基金在增配成长股方面做得比较犀利。

    而业内规模低于3个亿的230多只偏股基金则明显增配的幅度惊人,规模最小的不足5000万的近30只基金,相对还算克制,只有两家进行了大换血的操作。而规模在5000万到1.5个亿之间的数十家基金则成为类似大换血操作的主流,其中有10只基金的组合特征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手笔换仓对他们而言是大概率事件。

    过高的增配,必然导致大跌后的减持操作。综合各方信息来看,2月的最后几天开始,公募基金开始明确地卖出部分成长股。当然,从卖出力度观察,公募基金整体仍未回到1月末的组合配置起点。换言之,在公募基金的口袋里,成长股的比例仍然高于价值股。

    交易所公开信息也显示,从2月27日开始,公募基金开始频频出现大手笔减持的操作。

    2月27日,东华软件遭遇机构席位过亿抛售,金飞达也是同样命运。2月28日,绿盟科技遭遇机构1.3亿元的抛售,机构对新股的青睐开始告终。2月28日,双鹭药业、岭南园岭等被大量抛售,意味着机构抛售重仓持股的开始。而日后,物产中大、万向钱潮、振华科技等的抛售更多表明,一批前期获得青睐的新能源汽车、新兴产业股也进入了部分机构的抛售视野。

    下跌期间的持续抛售,让公募基金的持仓方向出现严重分歧。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截至本周三,偏股型基金的成长股配置比例已经基本回到了1月末的起点,股票型基金对成长股配置比例明显降低,但仍高于1月份,约四成,而灵活配置型基金还在高位。未来股价的走向,将决定上述不同配置基金的命运,而考验仍然很大。

    上一篇

    新三板料8月引入做市商T+0交易

    下一篇

    兴润置业资金链断裂 24亿银行贷款涉险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