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其他传统行业企业,科技型的中小企业存在轻资产、规模小、无固定资产等现实短板,很难从银行贷到款项,同时,这些企业又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如何解决融资问题成为不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心头之患。
作为一名海归创业者,盛先生深有体会。公司创立时注册资本有限,300万元注册资本购买了一部分仪器后,仅剩少量流动资金,急需融资补充,不过,自与杭州银行建立银企合作后,不仅解决了资金问题,得到了高速发展,更为可喜的是,预计近期就会启动A轮股权融资。
成长型企业遭遇融资碰壁
盛先生的经历要从3年前说起。2010年8月,盛先生主创的医药技术公司在杭州成立,该公司是中国首家专攻固态制药技术服务的高科技企业,填补了当时的国内空白。
盛博士拥有北京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术历练,后为雅培公司聘请,负责材料科学实验室和固态制药技术团队。公司核心团队成员来自美国专业排名前五的化学工程学院或药学院,并在辉瑞、默克、礼来等药企拥有多年新药研发经验。
公司成立初期便接到了国内医药企业大大小小的订单,但是开展这些订单尚需购置4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如果设备到不了位,一些高技术含量的订单就无法承接,而技术领域的市场机会稍纵即逝。资金成了公司发展的最大瓶颈,此时盛先生已感觉等不起了。
杭州当地政府特别重视盛先生遇到的困难,给了公司贷款贴息政策,并且给他介绍了三家银行,这三家银行前后到访,都表示对公司感兴趣,但一了解到公司刚成立几个月,没有销售,没有房产可以抵押,纷纷表示无法操作,一时间,他对从银行渠道融资不抱太多希望了。
2010年12月,经过一年半的发展,专注于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杭州银行科技支行已经在杭州银行界小有名气了,经有关部门的推荐,盛先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接受了科技支行的拜访。
第一次接触后,杭州银行科技支行的工作人员就表达了极大的兴趣,初步收集了资料,盛先生此时却并不乐观,因为之前几家银行初次接触后的说法也是很好的。
不过,杭州银行科技支行与盛先生接触之后,马上召开了包括投资公司投资人、科技系统政策专家、大学及科研院所技术专家在内的专家联合评审会,从多角度把公司的主营业务、发展前景、公司的技术实力等因素进行解读。通过信息共享,传统银行与科技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得到了有效缓解。
15天后,科技支行就完成了业务全流程,对公司提供了500万元授信,担保方式仅为股权质押及实际控制人连带责任。同时公司也承诺后期如果引进风险投资,便给予科技支行合作的投资公司一定的投资权并在价格上给予一定优惠,从而实现银企共同成长。
科技金融“新蓝海”
对于盛先生来说,上述银企合作不仅解决了其公司的融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了多方共赢。
对于盛先生的科技公司,从传统银行角度看,可以描述为:成立时间过短且为零销售;公司资产主要为专用仪器设备;主营业务内容难以理解,实际控制人个人名下无房产,综合实力较弱。因此银行判断难以操作的确是在情理之中。
但杭州银行科技支行从科技金融“专注、专业”的角度看,盛先生的公司又有另一番面貌:该细分行业国内尚未有成熟公司,市场价值巨大;核心团队具备技术实力及从业经历,并获得政府认可;承接多个国内医药上市公司试开发订单,虽未正式销售但已被市场认可;贷款用途明确为购置仪器设备;后期业务成本基本为研发人员工资。
据悉,在后期3年多的合作中,盛先生个人成为浙江省 “千人计划”成员,公司也得到高速发展,而杭州银行科技支行也一直是公司唯一的信贷合作行和业务结算行,此外,杭州银行科技支行发挥自己投贷结合的渠道优势,推荐了多家投资机构与公司进行了接触,预计近期就会启动A轮股权融资。
盛先生的案例,只是杭州银行科技支行成立4年多来服务的6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的一家,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开始享受到杭州银行科技支行不同于传统银行的信贷服务。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杭州银行提供融资服务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018家,比年初增加了786家,增幅达到63.8%;贷款余额达到134.92亿元,比年初增加了39.67亿元,增幅达到41.65%;累计已发放科技金融贷款超过240亿元。
与此同时,上述数据还显示,年末科技金融信贷客户占全行公司信贷客户(含表内外公司客户)的17.3%,贷款余额占对公贷款的11.7%。鉴于科技金融业务取得的成效,杭州银行于2011年和2013年两次荣获银行家杂志评选的“最佳科技金融服务城市商业银行”称号。
更为值得注意的是,杭州银行创新科技和金融深入融合的模式得到了政策上的进一步鼓励。就在1月22日,科技部会同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知识产权局等六部门,于近日联合制定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扎实做好科技金融服务的意见》。
上述《意见》重点从七个方面对科技金融工作提出了部署和要求,其中第一条便是大力培育和发展服务科技创新的金融组织体系,内容包括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专门从事中小科技企业金融服务的专业或特色分支行,支持发展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科技融资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培育发展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平台。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