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卢晓平○编辑枫林
昨日,保监会以新闻通气会的方式,正式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按通知,股票等权益类投资比例上限升至30%。
这也是继开放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板、启动存量高利率保单投资蓝筹股政策后,保监会再次加码市场化改革。
近8万亿保险资金投向和比例,终于可以在一部规定中找到全部答案。《通知》根据资产风险收益特征,将保险资金各种运用形式整合为流动性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不动产类资产和其他金融资产等五个大类资产。不同大类划定的投资比例不同,其中,投资权益类资产、不动产类资产、其他金融资产、境外投资的账面余额占保险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监管比例分别不高于30%、30%、25%、15%。
而投资流动性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无监管比例限制。投资单一上述资产的监管比例均不高于保险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5%,投资单一法人主体余额的监管比例不高于保险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20%。突破比例的,保监会责令限期改正。
截至去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76873.41亿元,较年初增长12.15%。其中:银行存款22640.98亿元,占比29.45%;债券33375.42亿元,占比43.42%;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7864.82亿元,占比10.23%;其他投资12992.19亿元,占比16.9%。
最为各方关注的变化是权益类投资占比从25%升至30%。也就是说,险资投资股票的上限理论上可上升至30%。但实际上,此前权益类品种仅股票和股票型基金,这次包括混合型基金、私募股权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等都涵盖在内。
“此次比例调整后险资投资自主性更大,各家可以更加灵活调配资产比例。”一位业界人士说,不过,投资风格一向谨慎的险资,目前股票和基金的投资占比连续三年保持在10%左右。除非有大的行情,险资不会轻易在二级市场全力加仓。
但保监会资金运用监管部主任曾于谨一番言论,还是给了市场想象空间。他说,股票投资需要用长远眼光看待,股票市场长期看好。同时,透明度较高市场的标的物,是保险资金投资的重要类别。
未来大类投资比例是否还有修改的空间?曾于谨回答是肯定的。他回应说:“把政策开放到既市场主体增强活力,又防范行业系统性风险的边界上。这个边界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毋庸置疑,保险资金市场化改革步伐一直呈现快速提升势头。来自会议的信息显示,险资投资国债期货可行性正在积极探索中,但政策出台时间表尚无。
从简政放权的行政改革角度看,这次《通知》的发布与实施基本做到“一个文件管比例”。一方面,大大简化监管比例,实现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政策与国际监管惯例的初步接轨;另一方面,增强市场活力,提高监管效率,体现“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监管思路及大力推进监管转型的基本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