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立(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教授)
今年的达沃斯经济论坛原本是比较缺乏看点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出现的种种问题至今也没有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法,全球经济更多的是迷茫、徘徊,甚至是悲观。作为一个世界性的经济论坛对此毫无办法,“冷清”几乎是必然的,但就在这冷清的氛围中,有一个人的出现还是引起了不小的喧哗,这个人就是日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而那个引起一阵喧哗的话题就是他所谓的安倍经济学以及其在过去一年日本经济中的作用。那么,安倍经济学真是世界经济应该学习甚至是效仿的“楷模”吗?
关于这个问题,早在安倍政府推出一系列激进经济改革政策之初就已经有过巨大的分歧,支持的人觉得有道理,而反对的人则认为这简直是荒唐。但这种分歧在安倍经济学实践一年后似乎已不再像当初那么激烈了,原因很简单,日本经济在过去一年中的表现“证明了”安倍政府经济政策的成效,“事实”面前又有什么好争的呢?
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一些学者仍然坚持认为安倍经济学的后果将是悲观的,因为这一理论的逻辑并未触及问题的本质。不过,笔者并不想通过简单的引用来得出某些结论,在具体分析安倍经济学的对错之前,我们先不妨看看这个“新兴理论”都取得了哪些成就吧。
自安倍经济学付诸实施以来,日本经济出现了一些显著变化:首先是经济正增长,上半年GDP增长率在3%左右,是近年来少有的“高增速”;其次是居民消费出现增长,这同样可以归功于安倍经济学;然后是出口增长,这对于日本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它也是一个出口驱动型的经济发展体;再然后是投资增长,但必须说明的是,安倍政府推行经济改革以来,公共投资的确是增长了,但企业投资增幅十分有限,有一种说法是2013年日本企业投资只相当于2007年的40%。
然而光鲜成就背后却是同样不能忽视的数据,2013年日本政府债务规模已超过GDP的2倍!这一数据要比前面那些光鲜数据更令人吃惊,原来所有成就都是建立在巨额债务之上。这就不能不让人想起早已被一再证明过时的凯恩斯“举债救国理论”。说它过时,是因为这个看上去逻辑缜密的理论却很少被证明是有效的。市场学派学者认为,凯恩斯的这个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是 “人比市场更聪明”。但无论你相信与否,事实总是在验证一个经验:人不可能战胜市场。因此,凯恩斯理论在现代经济实践中常常失败就不足为奇了。
安倍经济学也没有打破这个规律,通过“简单粗暴的”本币贬值、政府投资以及税率威胁下的消费增长,就如同给危重病人打了一针吗啡,短暂的兴奋之后是更加危重的后果,因为问题的本质未被触及。这里,我们不妨通过另一个视角来解析其中的道理。
上世纪90年代日本曾出现了一次长达十年的经济衰退,很多人把这次衰退归咎于资本市场泡沫的破裂,进而指责美国“逼迫”日元的升值。从“现象到现象”这个层面看,问题是这样的:日元升值造成投资膨胀,推升资产价格;而日元升值同时又造成出口受阻,进而经济下滑,于是泡沫破裂。其实这只是表面,日元升值推升资产价格不假,但不是投资需求激增所致,而是日元通胀预期下降导致的估值水平的提高。这种提高是短暂的,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模式迅速匹配上这个估值水平,资产价格才会维持稳定。但日本当初的问题恰恰是不能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结构与模式,依然走“出口驱动”的老路,致使被单一力量推上去的资产价格没有得到实体经济的支撑后又跌落下来,这才造成了日本经济学家痛心疾首的“逝去的十年”。
现在的情况与当时十分相似,安倍政府大力推进的本币贬值政策“催生”了一个股市神话:2013年日经指数暴涨超过50%。这种暴涨与前面说过的光鲜经济数据似乎很契合,但它的后续支撑在哪儿呢?很显然,安倍经济学没有解释,甚至,从其基本内容与逻辑看,它也根本没有去想,这就不能不让人担心,上世纪90年代末出现在日本经济史上的“逝去的十年”是否要重来一回呢?
如果安倍经济学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的话,那么只能说:安倍经济学是一个危险的理论体系,因为它只管把日本经济推上某个轨道,但却不知这个轨道的轨迹,更不知道它的终点,甚至也没有认真回顾一下历史轨迹的经验教训。如此经济政策,无异于在漆黑的山路上靠着一支兴奋剂狂奔,足够幸运的话尚可全身而退,稍有不慎就会坠入山崖,后果不堪设想。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