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一汽马自达陷转让协议风波 新车“断档”背后隐现股权博弈

    2014-01-16 01:25

    造成一汽马自达新车短暂“断档”的一个隐情是,马自达希望在新一轮技术转让中获取更高利润,以及增加在一汽马自达合资公司中所占股份的比例。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刘旭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刘旭 发自北京

    迟迟不上市的CX-7和ATENZA,牵出了一汽马自达技术转让的时效问题。

    日前有传闻称,一汽马自达因技术合作协议于2013年到期,因此影响了ATENZA和CX-7的国产进程。

    对于上述传闻,一汽马自达相关负责人日前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上述两款车型推迟导入与合作协议到期没有直接关联。车型生产调试准备正在进行,按照规划,两款车型的国产将于今年上半年完成。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造成一汽马自达新车短暂“断档”的一个隐情是,马自达希望在新一轮技术转让中获取更高利润,以及增加在一汽马自达合资公司中所占股份的比例,不过截至目前并未有明确结果。

    技术转让费用成关键/

    对于新车短暂“断档”的问题,上述马自达中国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由于合资模式受限导致新车无法上目录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但由于涉及上市公司一汽轿车(000800,SZ)的相关事宜,具体细节无法透露。”

    对此一汽马自达的官方表述是,新车上目录的事项正在积极筹备中,没有遇到外界所说的阻碍。

    对于一汽马自达技术转让协议的具体内容,双方均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置评。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在合作模式方面,一汽和马自达进行了一系列探讨,不过截至目前情况尚未明朗。

    2003年,一汽轿车与马自达签署技术平台转让协议,马自达向一汽轿车出售马自达Mazda6产品平台;2005年,双方建立一汽马自达销售公司,销售Mzada6和睿翼两款产品,马自达占比25%;2007年,一汽轿车、马自达和一汽集团三方进行股份比例调整,马自达股份比例上调至40%。

    市场分析认为,马自达对于这一利润分配方式并不满意。汽车分析师张志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技术转让协议的最大问题是产品没有延续性。也就是说,每导入一款新产品,技术转让费用等问题都需要双方重新谈判,在这一过程中,又涉及后续利润分配的问题,所以谈判过程极其复杂。

    2013年被马自达称为 “创驰蓝天”元年,马自达希望在搭载马自达全新技术的国产车型分别在两家合资公司生产销售,但是一汽与马自达谈判未果,影响了这一进程。

    有消息指出,在搭载马自达核心技术“创驰蓝天”的车型导入上,马自达希望先期将一汽马自达技术转让协议有所扩展,新技术转让的费用以及销售公司的股份比例都可能有所变化。

    有分析认为,一汽轿车作为上市公司,改变销售公司的股份比例的可能性并不大,解决方案最终可能落在新技术的转让费用层面。

    更深层的原因是,2012年末,长安马自达合资公司成立,首款新车型CX-5于2013年上市。行业内人士普遍猜测,由于长安马自达是对等合资模式,未来马自达经营的重心将向长安马自达倾斜。

    新车导入进程待提速/

    无论对于一汽马自达还是马自达中国,今年上半年国产ATENZA和CX-7的上市都是“最后期限”。

    根据马自达提供的数据,马自达2013年在华销售18.67万辆,同比减少0.2%,其中长安马自达销量同比下跌约10%,一汽马自达增长6.6%。

    “即便只有两款车型支撑,一汽马自达市场仍在增长。”一汽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一汽集团对于一汽马自达十分重视。来自乘用车联席会的统计显示,Mazda6去年销量为93374辆,同比增长9.9%;睿翼去年销量17767辆,同比增长7.1%。

    一汽轿车的财报显示,马自达仍是一汽轿车重要的销量和利润支撑。来自群益证券的研报显示,2014年,一汽轿车自主品牌除了X80之外,预期提升并不明显,而马自达CX-7和ATENZA的国产车型将是关注的重点。

    按照此前预期,2015年马自达全球的销量将达到170万辆,届时中国市场销量将达到40万辆。虽然马自达认为这一目标将有所后延,但是尽快在中国市场恢复销量仍是关键。

    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认为,一汽马自达已经错过了新车上市的最佳时期,尽快推陈出新将是避免被边缘化的关键所在。据了解,由于新车引入缓慢,一汽马自达已经出现经销商退网意向。

    有分析认为,Mazda6升级换代型ATENZA尽快国产,将对马自达在华战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此前,一汽马自达销量占马自达在华销售的70%以上。而根据2013年数据,长安马自达正在迎头赶上。有分析认为,一汽与马自达的博弈结果,将成为一汽马自达发展的关键。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福汽启动小型车战略 新龙马启腾欲效仿五菱路线

    下一篇

    英菲尼迪全球总裁约翰·德·尼琛:“英菲尼迪的未来掌握在中国市场的手里”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