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杨
日本丰田公司7日正式向外界透露,将于2015年量产氢燃料电池汽车,新车的命名和生产规模将于今年底对外公布。同日,美国清洁能源龙头公司普拉格能源(PLUG)宣布将大力发展氢燃料电池,今年将为部分美国联邦快递卡车研发氢燃料电池,使其一次“充电”即可覆盖的行驶区域较以往几乎扩大一倍,实现中途运输无需“充电”。
受上述消息提振,美国股市氢燃料电池供应商股价全线大涨。普拉格能源(PLUG)7日成交量创纪录,共成交1.2亿股,当日涨幅高达38.99%。作为普拉格能源的供应商,加拿大氢燃料电池生产商巴拉德动力系统(BLDP)7日股价也顺势大涨34.59%至2.47美元,过去一周累计上涨61.68%;此外,燃料电池能源公司FuelCellEnergy(FCEL)7日也上涨16.15%。
概念股全线大涨
普拉格能源(PLUG)2日宣布,该公司已实现2013年第四季度业绩目标,公司当季的净利润3200万美元。2013年第四季度财报还显示,该公司已确定了与包括沃尔玛、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宝洁、劳氏,可口可乐等世界500强公司的合作订单。普拉格能源(PLUG)股价2日以来持续走强,2日当天暴涨42.52%,盘中刷新2012年4月份以来新高。
该公司CEO安迪·玛施说:“公司今后将大力发展氢燃料电池业务以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我们预计2014年第一季度的客户订单将显著超越2013年第四季度,实现盈利。”
该公司过去主要生产替代叉式装卸车所用传统电池组的燃料电池模组,在美国叉式装卸车燃料电池市场上,普拉格是首屈一指的龙头企业。该公司的产品服务不仅被政府客户购买,其主要的客户群体多为世界500强公司。该公司为联邦快递(FDX)运输卡车开发燃料电池,其中该项目中的300万美元由美国能源部(DOE)所资助。
此外,作为普拉格能源的设备供应商,加拿大氢燃料电池生产商巴拉德动力系统于2013年与北京碧空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了“零排放氢燃料电池大客车项目”的合同,巴拉德公司为碧空公司提供氢燃料电池大客车技术及服务等帮助。巴拉德也表示,2014年在欧洲上路的50辆零排放燃料电池巴士中,将有40辆使用该公司提供的燃料电池。此外,该公司已与欧洲第四大公共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范胡尔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这40辆零排放巴士将使用巴拉德最新一代的75和150千瓦FCvelocity-HD6模组,仅使用水和热能提供电力,真正做到零排放。
产业化有望提速
在CES7日的会展上,丰田高管正在勾画氢燃料电池行业未来的一幅美好蓝图。
丰田预计,“氢动力汽车将在未来比许多人认为的要跑的快得多”,对于规模问题,丰田公司表示,目前从旧金山延伸到加利福尼亚南部的“加氢站”已有68个。
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充电”问题,丰田公司目前正与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合作,共同研究加氢站的布局,以便于车主寻找到加氢站。目前,加州政府已批准2亿美元,资助2015年新建约20家加氢站,并计划在2024年扩大至100家。
丰田公司此次展出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将于2015年率先登陆美国加州。事实上,早在10年前,丰田汽车就研制出了氢燃料原型车。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进步,此次展会上展出的氢燃料汽车已比2002年的原型车成本降低约95%,此前丰田公司管理人员曾表示,丰田氢燃料电池的售价将在5万至10万美元之间。
此外,韩国现代汽车也计划2014年在美国加州开始1000辆途胜氢燃料电池车的租赁计划,以每月499美元的价格租借给消费者3年时间,氢燃料和维护费用由公司承担。
氢能源汽车通常会选择在美国加州率先上市,是因为该州在美国是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地区。美国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设有严格的环境监测标准,燃料电池汽车的市场化要求氢能的基础设置——“加氢站”能及时跟进,而目前美国全国能满足及时、可靠的加氢需求的地区仅有20%。
行业前景广阔
业内人士指出,氢燃料电池车通过氢氧结合,经由燃料电池产生电力来为汽车提供动力,其亮点是行驶中完全没有碳排放和可实现零污染,未来其产业化有望提速。资料显示,氢燃料电池车行驶里程可以达到500到600公里,而燃料加注仅需3分钟。与目前我国国内市场主流的锂电池汽车相比,氢能源汽车具有的优点是:氢燃料电池能做到真正无污染;单次行驶里程数是锂电池车3至5倍;成本更低,氢能源取之不尽;应用领域范围更广等。
此外,由于氢燃料电池车的燃烧产物只有水,因此不但远远超越了以石油为动力的内燃机车型,还远远优于混合动力车、电动车。作为未来汽车的终极目标,氢燃料电池车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在展会上,丰田公司还表示,该公司目前已大幅削减燃料电池(FCV)概念轿车的生产成本,但没有提供具体的实际估算。丰田的此次案例预计将被业内电动汽车卖家例如福特(F),通用汽车(GM),本田(Honda),和特斯拉(Tesla)等所关注和参考。
日本丰田公司在CES上展出了氢燃料电池汽车,并宣布将于明年在美国率先推出。新华社记者方喆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