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周开始,新股发行正式启动。从目前的新股发行安排来看,本周市场预计有8家新股发行,而下周将有18只新股发行。下周的“十八连发”,刷新了2012年3月单周10只新股发行的纪录。然而,从本次新股开闸申购对货币债券等市场带来的影响来看,其对资金面的实际影响并没有此前市场预期的那样悲观。
中银国际资管固定收益投资经理助理胡达表示,本次IPO重启后的新股申购采用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市值认购方式。在A股大势疲弱的情况下,新股中签收益率可能会有一定扣减。目前资金市场上诸如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普遍还没有出现打新股热潮。另一方面,随着监管趋严,各类金融产品的投资方向受到的政策约束也更为明显,预计首批新股大规模密集申购,对于资金面实际的分流影响可能不会过于剧烈。
而来自兴业证券(601377)固定收益资深投资经理朱文杰的观点也认为,新股重启对于金融市场整体流动性的考验,并不十分突出。朱文杰表示,根据目前管理层对于打新的新规,以往诸如债券基金等一些打新打得猛的资金都会被拒之门外,新股申购整体对于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的影响不大,更多是对交易所的资金价格带来较明显的影响,但这也有待观察。
该市场人士进一步指出,从首批新股可能分流的资金总量来看,预计只会达到两三千亿元左右,而交易所每天的国债回购交易总量也差不多在这个水平。从具体的资金价格冲击幅度来看,朱文杰认为,随着本周一首批新股网下申购启动,本周二、周三将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窗口。届时,本轮IPO重启后的新股发行,会对市场资金面尤其是交易所资金市场的影响会较为明朗。
通过与历史上多次IPO重启之后市场资金面表现的对比,国泰君安认为,2007年IPO对资金利率影响显著,主要是当时新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数额巨大。此次1月IPO规模至多在300亿元左右。因此,该机构认为,从资金价格的角度来看,IPO重启虽会加大1月资金利率的波动,但完全不会出现像2007年那样由于打新引起资金利率飙升的状况。
债市承压不明显
市场人士认为,新股申购对债券市场的资金分流影响方面,在去年四季度利率债市场收益率上行幅度较高、国债等利率产品吸引力增强、债券基金参与打新大门关闭的背景下,首批新股密集申购对于债券市场的资金分流虽有一定负面影响,但程度也较为有限。随着市场传闻管理层即将重手治理影子银行,债券市场的吸引力将明显得到提升。中短期内债券市场自身的运行趋势预计不会因新股申购而发生明显改变。
胡达认为,从债券投资资金的总量来看,未来部分投债资金会参与用于新股申购的资金拆出,仍可能会对债券市场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不过,考虑到资金价格高企已经成为银行间市场的常态,如果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没有大规模参与,那么预计对货币市场的冲击可能不会如此前预期的那样显著。
朱文杰也表示,从往年新股发行时期的市场经验来看,新股申购对于债券市场不可避免地都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具体而言,比如新股中签收益优势较大,进而带来一些债券基金的赎回,对债市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负面影响。不过,从具体申购的角度来看,由于债券基金打新此次已经被管理层禁止,混合型基金通过持有参与债券回购拆出资金的规模预计也不多,债券市场整体承压并不明显。
与此同时,部分市场人士指出,随着去年下半年以来债券市场收益率持续大幅攀升,目前债券市场现券整体绝对收益率水平较高。大量追求安全较高收益的资金,对于债券的配置需求不会明显下降。从1月以来利率新债的发行情况看,主流机构依然对相关券种的收益率水平表现了相对较高的认可度。另一方面,本周一来自部分机构人士的消息显示,近期市场广泛流传针对影子银行治理的“107号文”得到证实,标准债券资产的资金吸引力未来有望因此显著得到提升。
资金面已过“尖峰时刻”
市场人士认为,根据管理层对本次IPO重启后的新股发行安排,2014年1月将有约50家企业集中发行;大盘新股方面陕煤股份可能于近期启动申购。不过多家主流机构认为,其对于A股市场的实际资金层面影响,更多仍只是心理层面。
根据兴业证券、国泰君安、申银万国等机构的测算,中性情况下预计IPO重启后新股申购每天冻结资金约在3000亿元左右。考虑到主板市场估值水平低企,主板公司陕西煤业上市单日网上网下总冻结资金量预计约2200亿元。同时,考虑到场外大量固定收益类打新资金涌入,以及新的沪深各交易所市值制度推出,实际对A股市场原本存量资金的分流总量将明显低于此前市场预期。
民生证券指出,本周市场将迎来首批8只新股申购,但对市场运行的影响有限。从总量上看,IPO重启对资本市场流动性有一定负面影响,但目前上证综指估值较低,在管理层配售制等一系列制度安排下,A股中长期下行空间不大。从结构性角度看,IPO利好非银行金融行业,对创业板有一定压力,但前期市场已有所反应,边际影响将下降。
兴业证券认为,1月A股资金面难以出现超预期宽松,但是总体风险可控。1月资金面的不利因素是春节、新股IPO等,有利因素则是财政存款到账、QFII外资对A股的正面预期、年初数据真空期及新股发行初期吸引场外资金入市。因此,虽然强上升趋势型的春季攻势难以期待,但也难以形成持续的单边下跌走势。
来自申银万国的观点指出,整体而言,尽管IPO已然来临、供求压力仍会对市场构成制约,但金融市场流动性已然度过“尖峰时刻”,A股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