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牵涉土地制度、农业经营模式等敏感复杂问题,“三农”议题历来为各国高度关切。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勾画了多途径、多手段全面破解中国“三农”问题的立体思路,在尊重本国国情基础上,契合着全球“三农”治理的共有规律。
新华网北京1月2日电 因牵涉土地制度、农业经营模式等敏感复杂问题,“三农”议题历来为各国高度关切。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勾画了多途径、多手段全面破解中国“三农”问题的立体思路,在尊重本国国情基础上,契合着全球“三农”治理的共有规律。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中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对此,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委员、土地研究专家崔弼洙告诉记者,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耕地,力促有效补贴粮食生产的措施,是具有战略眼光的做法,合乎人口大国的国情,也增益全球粮食安全。
崔弼洙结合韩国经验指出,上世纪50年代初期,韩国开展了土地改革,却由于多种主客观因素没能及时保护耕地,造成农业基础薄弱,农产品(8.23, -0.19, -2.26%)严重依赖进口,制约了民众生活水平改善。他认为,中国政府的政策取向,将有效避免类似情况。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其他任何主体都不能取代农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一些海外分析人士指出,这从根本上强调了农户作为农业经营主体的地位,并提出了保障这种地位的制度、组织安排,与一些国家的成功施政经验相契合。
新华社驻多国记者深入调研后获悉,以农户为主体,为农户经营提供组织保障,构成相关国家涉农政策的基本取向。
地处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累河流域是这个国家稻米主产区,该地区的生产效率、技术水平以及市场营销能力均位居世界前列,这离不开“垂直整合”模式:稻米种植户通过对合作社组织澳洲稻米种植者协会(RGA)持股,参与从稻米种植到产品加工,再到市场营销的各个环节,使其产品通过RGA自有品牌统一包装和销售渠道行销国内外。通过这种模式,种植户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议价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日本农林中金综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员阮蔚说,中国决策层强调规模经营的“适度”,这符合中国国情:中国的农村仍有大量劳动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农业承载的就业功能仍很重要。
她指出,要确保农户的农业经营主体地位,不宜让企业直接闯入农业生产领域,更不应让企业与农民争地争利。从日本等国经验看,企业可以在生产以外的农业服务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比如在农业机械、化肥农药、农产品加工、销售流通等农业上下游的服务领域,存在着企业和民间资金参与农业的广阔天地。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利。同时,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
澳大利亚创新金融研究院院长郭生祥指出,这是对农民土地权益的有力支持,为今后土地承包权的合法合规抵押、担保提供了根本依据,有利于增加农户财产性收入,为农业提供金融支撑。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对此,郭生祥指出,中长期看,要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要提高农民“身份”的含金量,让农民够体面、得实惠,这次会议清晰地释放了这个信息。他说,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只有实现农民职业化、农业现代化、社区便利化,使农民的收入水平、生活质量、社会福利有保障,才能真正让农民安居乐业,农业稳步发展。
阮蔚表示,中长期看,中国探索和推广适度规模经营等创新,一要政府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缩小城乡差距的同时降低规模经营农户的生产经营成本;二要加快户籍制度、社保制度等深层次改革,消除劳动力走出农村后的后顾之忧,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执笔记者傅云威,参与记者:冯武勇、权香兰、高攀、王小舒)
原文链接: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40102/102517821775.shtml